“三百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這起碼需要“干一行愛一行”的熱情。職業(yè)倦怠是人們常討論的話題,其根本原因是“磨道式”地從事自己的職業(yè)。何謂“磨道式”?也就是像毛驢拉石磨一樣,日復一日地重復同樣的工作,卻不思考。一位教師如果這樣工作,要不了多少年,教育激情就會喪失殆盡,自然就有了職業(yè)倦怠感。只有不斷關注和思考教育現(xiàn)象,堅持寫一些文章,論述自己對教育的認識,才能深入問題本質,領略教育蘊含的無限魅力,永葆對教育的熱情。
談到寫反思、隨筆、論文,或者最基本的教學設計,很多教師都感到尷尬,以至于職稱評審淡化論文和課題的消息一出,便有不少教師拍手稱快。但如果教師能堅持寫教學反思和教育評論,一定能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教學素養(yǎng)。終身學習是我們的立足之本,但學習是需要動力的。“知不足而學”,是學習的動力,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自省能力,評論寫作正是一個洞察外界和反省自身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并把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去,面對教育教學問題時才不至于束手無策,教學水平才會螺旋式上升,最終達到一定的高度。
從方法上說,寫教育評論,首先要放下急功近利、嘩眾取寵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冷靜地做出中肯的評論。其次,不能貪大舍小,身邊的教育現(xiàn)象也應成為我們評論的對象,這要求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要耐得住性子。很多教師在教育崗位上忙忙碌碌,桃李滿天下,然而真正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學人生的又有幾人呢?不妨把寫教育評論當成“文字儲蓄”,這樣的“儲蓄”多了,我們的從教之路就會越來越開闊,職業(yè)生活也會越來越有滋味。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