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青年人的自發意愿是主流價值的集中體現。愛國情懷、大局觀念,維護國家尊嚴、向往祖國統一,對社會制度的認可,對榮辱觀、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無不與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密切相關。此次事件,體現出青年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榮譽感、民族自豪感,這是青年人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學校教育目標基本達成的明證。
其次,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能夠在互動中形成互補。和平年代,不需要沖鋒陷陣、調兵遣將,年輕人更不具備“實戰”經驗。這次網絡事件卻是一次極好的“演練”。他們熱情投入,積極參與,同時約法三章——“有計劃,有組織,有紀律”,在活動中講文明、講道德、講情理,目標明確,方式靈活,進退有據,體現了良好的人文素養。這些規則意識、道德意識和組織能力,正是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共同成效。
第三,年輕人對互聯網的運用超乎想象。年輕人在網絡社交中進行“同伴教育”,尋找共同關切點,結成聯盟。他們張揚個性,展示自我,以輕松從容的心態,在虛擬世界揮灑才情,將創造力發揮到極致。他們“創造”過令主流媒體驚詫的火星文,也“發明”了增強語言文字表現力的“表情包”,頗似武林高手,于談笑間進行智與力的較量。他們表達自我更勇敢,也更灑脫。在網絡世界和現實理念的對接中,他們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智慧,完成價值觀念、情感態度的碰撞與交流。他們在現實與網絡之間自由穿行,堅持正方向,傳播正能量。
年輕的90后,生長于互聯網時代,接受著世界各地繁雜的信息,他們思想前衛,富有激情。曾經,不少人擔心他們三觀不正,懷疑他們的責任心與能力。我們也曾擔心社會影響消解學校教育,擔心網絡文化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而這次網絡活動,足以使我們保持審慎樂觀。
對于這次網絡“出征”,雖然不宜做過多解讀,但至少說明,青年人在網絡中的表現非常自信,這根植于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信任。這讓我們對90后的力量更有信心,對教育與青年學生價值觀的正相關充滿信心,對這個社會的主流觀念充滿信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