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筆者看來,盡管我們可以為她思想上的簡單、純潔以及工作上的兢兢業業點上一千個贊,卻無法從內心里為她的“另類”做法打出一個好評。我們敬佩的是她的學識、是她對工作一絲不茍的態度以及所取得的優異教學成績,但絕不是她不出書、不寫論文、不申報職稱、不上百家講壇的個性。因為這種頗顯“奇葩”的個性無法讓人理解,更不可能被“食人間煙火”的絕大多數“凡人”所接受。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她一心撲在教學上,而且視金錢、名利為糞土,甚至可以用最華美的詞匯來形容和美化她無比“單純”的內心世界。筆者也發自心底地承認,所有這些贊譽,她都擔受得起。但,筆者真的是無法為她除卻教學以外不顧一切的做法而點贊。而且,若非她以與其極不協調的講師身份退休而引發了轟動效應,筆者相信,校方恐怕也絕對想不起來返聘她為副教授。
況且,本就生活在這個復雜而多元的萬千世界里面,又何必非得要“不食人間煙火”呢?充分利用自己淵博的學識來發表著作、撰寫論文、登上百家講壇,不是能夠更好地惠及學校、學生、自己、教育戰線的同事以及廣大民眾嗎?何必要將自己的學識永久地封存在自己的腦海中并留作己用呢,像北師大于丹以及同為河南大學的王立群教授那樣,無私地分享自己的淵博學識以及研究成果豈不是更加有意義?
尤其是在長達32年的教學生涯中,常萍還固執而傻氣地拒絕為自己申報職稱,是沒時間、沒精力,還是根本就從來沒有在乎過,難道順理成章、合理合法地晉升自己的職稱,并以此取得合理合法的報酬也被她視為“大俗”?這豈非是太“傻”。況且,晉升職稱似乎也并不會影響到她的教學事業吧。
因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表面上看,常萍似乎是為廣大教育戰線的同事們做出了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榜樣,但她不寫書、不著文、不評職稱、不懂分享的作法著實是不甚可取,不值得效仿和提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