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讓我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期“開心辭典”節目——
決賽在甲乙兩位選手之間展開。甲的家庭夢想是新馬泰七日游,乙的家庭夢想是贏取給重病父親醫治的費用。我當時就默默祈禱:甲把機會讓給乙吧,就是有把握答對的題你也別搶了,畢竟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比游山玩水重要得多。但事與愿違,甲在答題時充分展現了他的果敢、沉穩與睿智,最終以絕對優勢戰勝了乙。
該兌現家庭夢想了。我深深地為乙惋惜。誰知就在我心里不斷地責備甲的鐵石心腸、自私自利時,甲說了一句人們意想不到話:“主持人您好,我想把我的家庭夢想改一下,換成乙的父親看病的費用。”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隨即甲和乙擁抱在一起。
看完這個節目,我在想:甲既然那么富有愛心,為什么在比賽時不放棄搶答或故意把題答錯,讓乙輕松地實現自己的家庭夢想?后來,我找到了答案。甲在親友的熱切關注下,“過五關,斬六將”,殺到夢寐以求的“開心辭典”演播廳,挑戰自己,證明自己,讓自己的青春在這里放出奪目的光彩,此時此刻,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再有,假如他在比賽途中有意識地做出讓步,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主動把家庭夢想放棄了?如果人們不認為他是主動放棄的,他的愛心還會感染億萬觀眾嗎?
好人張金彪的事跡和甲的事跡,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弘揚了社會正能量。為別人或社會默默無聞地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固然可貴;但做有意義的事情的同時,在人們面前自信而優雅地展示自己的高尚,也無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