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也需要供給側改革發力 |
教育改革也要供給側發力——訪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2014年,中國留學生境外消費接近2000億元。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國留學生增長了23.5%,接受高中教育的增長了50%,留學低齡化趨勢日趨顯著。”我國高端教育需求外溢嚴重的現象,讓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看到了教育領域存在的群眾需求和有效供給之間的脫節。 今年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將提交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案。“缺乏有效供給帶來的教育需求矛盾,使得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得頗為緊迫。”朱永新坦言,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經濟領域的事,也是教育領域的事。 2014年,我國中職教育招生比例低于44%。很多中職學校招生困難,一部分學校已無法運轉,大量資源閑置。與此同時,我國數以億計的進城務工人員,卻不能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切實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中職學校招生難,又無法吸引有學習需求的農民工走進校門,原因在于當前針對農民工的職業教育效果不佳,用人單位和農民工都缺乏積極性。”朱永新說。 “我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加強和改進的余地,有優化教育供給的必要性。”朱永新說,化解當前存在的教育供需矛盾,應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改變單一結構供給,形成豐富、多元、可選擇的供給側結構,從而為群眾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 朱永新建議,創新和擴大教育服務多樣化供給。一是消除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領域的“門檻”,放寬對民辦教育辦學層次和辦學硬件的限制,進一步保護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教育的積極性。二是提升民辦學校和教育的服務質量與效率,鼓勵其成為選擇性教育的主要提供方。三是推動教育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探索開發各類“互聯網+教育+相關行業”產業,培育教育市場新熱點。四是以“雙創”為契機,鼓勵教育創業投資,促進創業創新型教育企業快速成長。在確保教育公益性屬性前提下,允許各類資金投入教育領域,探索混合所有制,促進市場更有效配置資源。 針對當前主流的全日制學制、學術型教育與“打工族”需求無法對接的現狀,朱永新建議,應創新職業教育提供方式,可以由職業院校在各個工業園區等進城務工人員相對集中區域開設集中教學點,采用夜校或周末教學的方式進行職業培訓。 朱永新還建議,強化政府服務與監督責任,突破部門局限,建立覆蓋全社會各級各類教育的信息網絡;堅持放管結合,簡化教育行業審批流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用改革促進教育供給結構優化,實現從‘需求側拉動’到‘供給側推動’的轉變。”朱永新說。 |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教育改革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 2016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