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9月1日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學生學籍實行電子管理,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從小學入學時開始申報,一人一號,終身不變。統一學籍管理的好處很多,這里就不再列數。但統一學籍管理后,學生留級就成為了“過去式”。因為即使學生想多上一年小學一年級,其電子學籍也“走”到二年級了。
筆者是一名農村基層小學教師,同時負責學校學籍管理工作,經常遇到要求為孩子申辦留級的家長。每次都要要耐心地向家長解釋學籍管理政策,告訴他們學籍管理已經統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允許再留級。家長就會質問,為什么不允許留級?孩子學習基礎沒打好,留一級再補為什么不行?這規定也太不盡人情了!
老師對差生單獨補課的效果肯定沒有讓孩子重新開始好。家長雖然可以在家對孩子加強輔導,可農村孩子多是留守兒童,有幾個爺爺奶奶能輔導孩子呢?
為此,筆者專門從網上查找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能留級的理由,主要有三條:一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二是為了節約義務教育資源,三是為了防止教師歧視差生。站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角度考慮,這三條理由十分充分。但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在促進教育公平的同時,是否考慮到對個別絆倒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不公平?我們在合理利用義務教育資源的同時,是否要考慮培養合格人才的要求?我們在預防教師歧視、排擠差生的同時,是否也要考慮家長的訴求?
小學生智力發育水平不齊,有的孩子從小聰明機靈,上學時老師一教就會;有的孩子小時候遲鈍,大一點懂事了才知道用心學習。若把學習比作蓋高樓,那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就是根基。如果根基不牢,上面再蓋就很容易歪倒。根基沒扎好,倒不如早點推倒重新再扎。所以,與其讓在起跑線上絆倒的孩子爬起來跟在別人后面跑,做一名“差生”,還不如給他一次重新起跑的機會。
作為一名負責學籍工作的教師,面對許多家長的質問,我在想,學籍管理政策能否在學生留級問題上稍微靈活一點。比如,在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學段,如果孩子成績跟不上,可以由家長提出申請,學校簽署意見,再由家長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允許少數掉隊的學生留級,讓留級不再是“過去式”。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學籍管理 需求 學生 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蘭州鐵路學校 甘肅高鐵 蘭州軌道| 大專學校 公辦學校 甘肅地鐵 蘭州高鐵 蘭州地鐵2015年招生簡章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中鐵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