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樹成蔭的戈壁綠洲,到生機盎然的藏北草原;從游人如織的青海湖,到牛羊成群的當雄濕地;從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自由遷徙,到錯那湖邊野鴨和水鳥的嬉戲……當你乘坐進出藏火車時,便會被青藏鐵路沿線呈現出的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所打動。
青藏鐵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對此,青藏鐵路從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始終秉持“環保先行“理念,如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鐵路全線建立了33個野生動物專用通道;為保護濕地,在高寒地帶建成世界上首個人造濕地;為保護沿線景觀,實現地面和列車的“污物零排放”;為改善沿線生態環境,打造出一條千里“綠色長廊”。這些獨具特色的環保設計和建設運營理念,也使青藏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環保鐵路”。
建設野生動物通道,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尚屬首次。據了解,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沿線分布有藏羚羊、藏野驢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資源,其中線路兩側活動比較頻繁的珍稀野生動物約有14個種類。研究人員對青藏鐵路沿線野生動物通道及周邊野生動物遷徙活動所做的長期系統監測和調查顯示,青藏鐵路運營9年來,野生動物通道的使用率已經從2004年的56.6%逐步上升到了2011年以后的100%;同時,野生動物通過通道的集群規模和停留時間也在不斷減少。
青藏鐵路沿線荒漠化土地類型多、分布廣,是我國唯一分布有全球四種荒漠化類型(風蝕、水蝕、凍融、鹽漬化)的區域。鐵路建設和運營中,不僅首次成功在海拔約4700米的古露濕地進行了植被恢復與再造試驗,開創了高寒草甸人造濕地的世界先河,而且通過全面實施“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沙害治理和“綠色天路”工程,鐵路沿線綠化長度目前已達805公里,綠化面積775萬平方米,占總里程的41%。
國家環??偩衷趯η嗖罔F路多次檢查后得出這樣的結論:青藏鐵路開通至今,沿線凍土、植被、濕地、自然景觀、江河水質等都得到了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作者: 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