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高鐵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運輸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軌道高鐵學校 鐵路運輸學校黨的教育方針明確要求,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學農教育”實質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表現形式,學校通過“學農教育”,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在真實的農業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體驗生命,得到能力的鍛煉、素質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的終生發展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是學生不可或缺的生命體驗課程。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重知識、輕體驗,重文化、輕實踐,培養的學生大多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即使是周邊的世界,也很少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以至于一個個成為遠離社會的“書呆子”。他們對于書本知識或許能夠侃侃而談,但對于生活的場景卻一無所知,更莫說城里的孩子知道農村的事,體驗農村的生活了。
城市孩子在生命認知中,大多缺少農村的體驗。蘭州高鐵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運輸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軌道高鐵學校 鐵路運輸學校他們只知道享受農業文明的成果,卻不知農業的現狀;只知道食用五谷雜糧,卻沒有見過莊稼的生長。“學農教育”是對學生認知領域的拓展與延伸,是對學生認知世界的充實與彌補,更是對自身生命體驗的豐富與完善。
讓學生深入農場,播種、鋤草、采摘、收獲,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勞動技能教育,更是一種生命成長的經歷。學生種下的不僅僅是種子,還是一個個生命的希望。學生對幼苗的澆灌,是對生命的呵護與關愛。學生采摘農田里的果實,更是以實際的體驗,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深意,更能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與愉悅。學生身處田原,呼吸新鮮空氣,才知道愛護自然、建設美麗家園的必要性,保護環境的緊迫性。
“學農教育”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以農業文明為根基的,身處現代社會,讓學生深入農田、體驗農業的過程,也是感受民族文化之根,探索民族文化之源,體驗民族文化之深厚的重要形式與載體。在田原之中,觀田野之景觀,蘭州高鐵學校 蘭州軌道交通運輸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軌道高鐵學校 鐵路運輸學校感農活之忙碌,受農家之氣息,學生們才能真正體驗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欣喜,“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的清凈。將這種生活體驗引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中,才能讓學生的認知體系得到豐富的給養,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領會、感受、認同古代先賢文人的有關文學作品,達求心靈的開闊與境界的提升。
教育需要為學生打開不同的窗戶,讓學生看到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凡響的精彩,而不至于讓學生只知道讀書、寫字、考試、做題,只知道“高墻上四角的天空”,而不知道天地之大,不知道有不同的生活需要去經歷、去探索、去體驗、去追尋。“學農教育”打開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而類似的窗,需要學校去創造與開拓。
(作者梁好,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聯系我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