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龔躍虎)近日,筆者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府坪街道方家巷社區“四點半學校”看到,一間5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黑板、桌椅、電視等設備一應俱全,10多名三至六年級的小學生正在安靜地看書、寫作業,隔壁還有閱覽室和休息室。
該社區書記李立波介紹,學校自去年5月份正式開班以來,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四點半到六點,市四中的老師都會輪流過來為孩子們輔導功課。此外,社區還專門聘請了一名老師,負責孩子們的接送登記和與家長的溝通聯系。
近年來,在推行素質教育和學生減負的大背景下,城區很多小學大都在下午四點半左右就已放學,但家長一般要在下午六點以后才能下班回家。在這近兩個小時的“監管”真空期里,孩子該去哪兒,安全又如何得到保障?這成為了不少忙著上班、無人照看孩子的家長們一直揪心的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湖南省常德市有效整合各類資源,采取政府引導、社區主體、學校支教的方式,從2014年開始在城區主要社區啟動“四點半學校”試點,讓孩子們放學后有了一個快樂、安全的好去處,受到了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常德市要求每個大型社區均設立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配齊相應的教育教學設備,并免費向孩子們開放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室等社區文體活動場所。同時,明確在已開辦“四點半學校”的社區要安排專人負責安全管理,聘請3名以上的社區內及周邊學校教師或有棋琴書畫、體育音樂等一技之長的社區志愿者擔任兼職輔導員,對孩子們進行學業知識、生活常識方面的輔導和文體興趣培養。
目前,除最先試點的康橋、體育東路、方家巷、紫橋四個社區外,該市主城區92個社區中已有79個設立了“四點半學校”,每所學校校均投入經費在5萬元以上,裝備圖書5000冊、課桌椅20套、品牌電腦5臺和象棋、圍棋、乒乓球桌等益智健體器材10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