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走進一個家庭,媽媽熱情招待,寶寶也過來了,媽媽說:‘來,寶寶快叫人,這是××老師,快叫啊!’孩子面露難色,媽媽在旁圓場。當我們聊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媽媽開始滔滔不絕,說著還把正在玩玩具的寶寶叫了過來,說:‘來,給老師表演一下《靜夜思》吧,唱一首歌給老師聽吧!’孩子不愿意,媽媽勸了很久,最后只能尷尬地笑了笑說:‘這孩子今天不知道怎么了,之前天天在家唱,唉……’”
這是一位幼兒教師在家訪后做的觀察記錄,她反思:家訪是了解孩子的一個渠道,怎么就成了“勉強孩子”進行才藝展示的舞臺了呢?這反映出家長對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不理解,需要教師幫助家長轉變觀念。
開學前,家訪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如果說過去的家訪更多的是教師與家長見面握握手,簡要介紹辦園理念和了解孩子情況,那么現在的家訪則更多地體現了教師從專業素養出發,主動去傾聽、觀察、互動、反思,其目的是深入了解幼兒個性特點和家庭教養方式,為家園攜手共育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近日,記者采訪了三所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請他們與您說說家訪的那些事兒。
【家訪案例】
新生、老生、特殊情況幼兒,幼兒園家訪離不開這三類孩子,讓我們聽聽山東省壽光市古城街道彌景苑幼兒園教師的家訪故事——
促膝交談,用真心換真情
新生家訪:家長要求過多,教師發怵
【現象】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園要開始了,像往年一樣,每個孩子的家庭走一遍是我們的常規工作。家訪前,我們會做大量工作,會把園所的辦園理念、一年中取得的成績等告知家長。
但是,在家訪的過程中,有些家長會提出許多無理要求:比如,孩子的座位要在什么位置;小床要放在什么地方;吃飯時老師要喂他的孩子;有玩具要先給他的孩子玩等。雖然這些要求不是發生在同一個家長身上,但是實在讓我們無語。每當這時,老師們總是開玩笑地說:“我們必須都得有個宰相肚啊。”
還有好多家長提出讓孩子一入園就學習英語,有時候老師解釋半天,有的家長依然不理解過早學習英語是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不懂得“拔苗助長”的危害。
【策略】對于新生的家訪,主要目的是讓老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及其家庭的情況,告知家長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工作,如開學前先領著孩子到幼兒園熟悉一下環境,玩玩幼兒園的玩具,和老師交流交流,讓孩子對幼兒園先有個初步的認識。
再就是孩子剛入園,可謂“第二次斷奶”,家長在家里要試著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該放手的要放手。此外,多了解如何消除新入園幼兒的焦慮以及做好哪些準備等。
【反思】有些老師一提起家訪就會發怵,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長雖然選擇了這所幼兒園,但是先把對幼兒園的種種疑慮放在了前面,提出的很多問題,讓老師們很難應付。家訪讓我們知道: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關鍵在家長,要讓所有家長的育兒觀念與幼兒園同步,任重而道遠!
老生家訪:家長“護犢子”,抵觸家訪
【現象】教學中經常遇到任性、調皮搗蛋、打架、咬人的孩子,對于這些孩子,老師除了耐心、細心教育外,更重要的是發現不好習慣形成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這就需要及時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可是,在家訪中經常出現家長“護犢子”的現象,甚至有些孩子和家長害怕家訪,出現了抵觸情緒。例如,我們班的龍龍小朋友經常咬人、撓人,為此我做了大量工作,并進行了家訪,把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及時告訴家長。經過和龍龍媽媽進行交流,我得知她對孩子咬人、撓人的情況很清楚,卻不以為然,對我說:“不調皮還算男孩子嗎?這樣在社會上吃得開。”
【策略】怎樣做才能讓家長和孩子愛上家訪,敞開心扉和老師交流,共同合作教育好孩子呢?我的做法是上門進行“侃大山”式的家訪,和家長促膝交談,溝通感情,家長感受到了老師的誠心,就愿意說出孩子在家的真實情況,我也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表現,找出孩子不良習慣形成的原因,從根源入手,對癥下藥,達到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另外,每天孩子入園與離園時,我都會主動和家長搭話,進行朋友式的交流,了解孩子的近期表現。時間雖短,但通過和家長共同商量、共同探討教育策略,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反思】在家長心里,自己的孩子總是最好的,明明孩子做錯了也舍不得批評,任其發展不良行為,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孩子也有害怕老師家訪的原因,主要是認為老師在向他的家人“打小報告”,把他在幼兒園的“糗事”告訴家長。“侃大山”式的家訪,讓家長收到了更多的信息,家長和我成了朋友,對工作中的一些小瑕疵,家長也能包容,能理解老師的辛苦與不易。每當學校有什么大型活動時,家長都自覺加入其中,忙前忙后,成了學校的義工。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幼兒園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