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三:哪種教育有利于實現社會流動?
王璐說,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是全球各個國家都面臨的兩大問題。
《中式學校》探討的是教育質量問題,但在這背后,人們不能不聯想到教育公平。
英國學生自進入公立學校或者私立學校起,就被自動分了等級。前伊頓公學教務長奧利弗·克萊默對媒體表示,在BBC紀錄片所呈現的這類公立學校里,學習壓力小,學生被名校錄取的概率小得多。若干年后,他們的收入和所處的階層將與名校生迅速拉開。
不過,社會學者房莉杰認為,英國雖然存在“貧困文化”的代際傳遞,存在社會結構固化、社會流動停滯的傾向,比如白領的孩子還是白領,藍領的孩子還是藍領,但是其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不能簡單歸咎于教育不平等。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體制從原則上不分階層,不分身份,不分貴賤。實際上是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類似英國精英才能享受到的高質量的基礎教育。
然而精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除了個人的因素之外,教育起點的不平等也是造成教育層次分化的因素。中國教育向西方學習了很多,學區房的概念也是從美國引進的。家長出不起巨資買學區房,孩子往往就無法進入好學校就學。
在起點不同的基礎上,王璐認為,中國傳統教育統一的選拔制度是相對公平的,至少更有利于實現社會流動,保持社會穩定。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紀錄片 中國 模式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