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二:中國人向往的快樂教育是西方的主流嗎?
備受考試和競爭折磨的中國學生和家長都向往快樂輕松的“素質教育”,而在一些介紹國外教育模式的文章里,西方的“素質教育”就是“快樂輕松”的代名詞。
但其實在英國,“素質教育”涵蓋著“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這兩種特征迥異的教育方式,分別出現在像BBC節目中博航特中學一樣的公立學校,和英國威廉王子等貴族就讀的伊頓公學一樣的私立學校。
在英國,有約6.5%的學生在私立學校讀書,某留學中介機構表示,英國私立中學每年的學雜費約40萬元人民幣。其余絕大多數英國學生在公立中學讀書,免費。
伊頓公學是英國最著名的私立中學,其前教務長奧利弗·克萊默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英國頂尖大學約50%的生源都是來自于私立學校的學生。
從學生人數上看,“大眾教育”占英國的主流;但是從教學質量上看,“精英教育”才是當之無愧的“主流”。
奧利弗·克萊默表示,多數私立中學除了重視基礎學科,還有許多課外活動,像戲劇、音樂、藝術、體育等。如果想進入頂級的私立中學讀書,孩子從6歲就要開始準備了。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陳志文就此紀錄片撰文時說,伊頓公學不僅有著嚴苛的清規戒律,還有禁足、體罰等懲戒手段。在中學6年,絕大部分人需提前學完中學課程,進入難度更高的大學課程學習;大部分學生一年四季只能穿黑白兩色的校服;少部分能穿灰色褲子、紫色馬甲,佩戴徽章的則是獲得了不同榮譽的學生,因為學校希望把他們與普通學生區別開來。
但英國絕大多數學生都無法接觸到這樣的教育,約93.5%的英國中學生都沐浴在“快樂教育”的理念中。
“快樂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國人赫伯特·斯賓塞,它的內涵是:教育者強調快樂不是教師示范出來的,而是學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悅的教學環境所“喚醒”,強調一種“享受學習”的過程。這也是中國人想象中的西方的“快樂教育”。
英國公立學校實際實行的“快樂教育”,在《中式學校》里表現為學生的自由散漫、嬉笑怒罵,在某些時刻,他們確實快樂,但恐怕這不是中國人理想的學習狀態。
關于“快樂教育”,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儲殷寫道: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學校來做素質教育的模板,強調快樂學習,強調減負,結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內容上的縮水,質量上的下降。國外一些嬉鬧散漫的所謂現代公立教育,其實不過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標準公共產品。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紀錄片 中國 模式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