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們讀書時,好在我讀的是重點中學,我的那些去了普通高中的初中同學,從高一開始就周周補課,整天做比我還要多的參考書,整天考比我還要多的考試,但是學習成績就是沒有我好。等我參加工作了,感覺不管是什么學校,作業都一樣多,補課都一樣多,考試都一樣多。大家都在拼體力、拼時間。學得累啊。那個發現疲勞曲線的專家,你為什么不再次出來發個話?讓老師和學生們都好好休息一下?
什么都是成績,什么都要看分數。品德的修為也要靠政治課考得好不好來衡量。有好多數學好的學生,卻沒有那么熱愛數學。許多考研究生的人,卻不是真正熱愛這門學問才考的、不是為了研究學問而是為了金錢才去考的。學生一回家,家長親戚只會問:“考得怎么樣啊?”考試成績不好,在同學面前都是低人一等。雖然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用歪話來為自己辯解,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個失敗者。
現在不給補課了。你們知道不知道:中國那么多不想管孩子的家長啊,你們讓孩子回到家里,他們會把孩子給毀了的。我們學校有一位前任校長說過:"那些以前不補課的學校,補課了以后教學成績提高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補課,現在又說以后要降低教學要求,降低教材難度,很多學生會把大把的時間荒廢的!
教學改革不是革補課的命。補課也有補課的好處,不補課也有不補課的好處。不能對這個問題一概而論。
給學生更多選擇課程的權力。讓學生有選擇課程難度的權力。數學好的可以學難一點的數學,數學差的可以學容易一點的數學;學生學習更有自主權,他們的學習壓力才沒有那么大。給所有學生都有一本解釋清楚的教材,就是那種看了教材學生就能明白所有知識點的課本。不要讓學生的學習過于依賴老師的教學,不要老是強調老師們去”研究“教材。這種”研究“,說白了就是讓你去琢磨考點,這課本回避應試教育,但是它讓你去學會應試,這才是最可惡的。尤其是對于那些自己的老師沒能”研究“透考點的學生來說,更意味著不公平。
看懂了課本就能解出中考、高考所有的題目。這樣學生不需要老師也能學好。他們才不需要老師成天跟讀、陪讀!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補課了!
還要明確家長們的責任,社區也該管管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管管家長們把業余時間花在哪里了。法律應該有條例去治理這樣的家長,還要允許鄰居們告發這樣的家長。實話說,昨天我外出看到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旁邊的人看了都在搖頭:如果法律給大家權力去指責這樣的家長,肯定人有很多人指責的。這樣的多管閑事,對中國來說才是好事!
有了這樣的治理,中國的補課還會那么多嗎?
但是,另一方面,有的補課也是必要的。那些真正有質量的補課,比如競賽培訓,比如才藝培訓,(但是一定要限人數,限門檻)比如針對一些因為某些不小心錯過了某些內容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下課外的補習。但是如何展開,我認為還是要慎之又慎。不能太多、太濫。
而且,節假日學校或者社會應該提供一個自修的地方給學生進行學習,因為有很多窮困學生家里,真的是沒有學習的環境的。有的家長,真的太忙,沒時間監管孩子。有一個政府扶持的自修室,讓真正想學習的學生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未來,對這一代人的未來都是一大善事。
還有,對于那些選了容易內容的學生,不能就這樣讓他放松。他選了容易的數學,就要選擇另一門有難度的學科。如果他實在是學不好理論課,就讓他多完成一些實踐課的操作。(實踐課一定要有質量,有監管,有經過考證的嚴謹的教材)不然,業精于勤荒于嬉就會在這位同學身上得到體現。不要讓減負成為學生放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