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國家和江蘇省的關懷和支持下,南京大學整體辦學實力已經達到“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要求,取得了顯著的建設成效。
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文理工醫特色發展的學科格局。學校大部分學科排名居于國內高校前列,部分學科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若干學科已在國際學術領域形成特色優勢。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校有3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1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五名。入選世界“基本科學指標”(ESI)排名前1%的學科由2009年的7個增加到15個。
科研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的高水平成果不斷涌現。學校基礎研究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自2000年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8項,國家級科研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保持全國領先,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不斷取得突破。根據Nature出版集團發布的體現基礎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數(NI),我校已經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三,2014年列世界第38位,2015年列世界第37位,超越了許多歷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學。
師資隊伍建設成果豐碩,初步建立了一支結構較為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兩院院士人數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0人,引進“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78人,在全國保持領先。學校教師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現有81人擔任150余種國際SCI(E)學術期刊編委會成員,其中21人擔任主編或副主編。
一流大學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國家科技、社會經濟水平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已成為關系國家發展的根本性戰略問題。今后若干年,將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時期。面對時代要求與歷史機遇,需要在充分總結以往成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堅定發展信念,堅持基本方向,積極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一是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當前對于世界一流大學并沒有公認的嚴格定義和統一的評價標準,但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學都必然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獨立的大學精神,能夠為各行各業培養領軍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能夠取得劃時代意義的科學研究成果并對本國乃至世界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堅持遵循教育規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回歸按大學規律辦大學的大學之道,堅守教書育人的大學之本,重塑返璞歸真、寧靜致遠的大學之魂。
二是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考察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路徑,根源都在于體現了國家特色、民族特點和文化自信,在于引領了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發展道路,自覺肩負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的責任和使命,努力服務于提高中國“軟實力”、促進中國和平崛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世界一流大學的“萬花園”中充分展現中國的風采。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一流大學。英國大學在18世紀的崛起,德國大學在19世紀的超越,美國大學在20世紀的引領,根本原因都在于辦學思想、理念與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堅持創新驅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化綜合改革,推進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進一步破除制約大學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探索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路,努力成為世界高教改革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