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學校在文體活動中獲得名次,未必就素質教育取得了成效。田徑隊的十幾個人取得好成績,能說明全校體育教學搞得好嗎?參加演出的只有幾十人,幾個節目在藝術節中獲獎,能說明整個學校的藝術教育抓得實嗎?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有些學校在這方面獲得的榮譽越多,離素質教育就越遠。學校的田徑隊,常年起早貪黑地堅持訓練,體育老師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這支“小分隊”上,給“大部隊”上課就免不了敷衍了事。很多時候,體育老師會在運動會前對田徑隊隊員進行沖刺訓練,其他學生則“放羊”了。如此上體育課,能算實施了素質教育嗎?同理,音樂老師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文藝隊的訓練上,每年都力爭所排節目在教育行政部門舉行的藝術節中脫穎而出,平時上課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而且,一旦有節目出彩,音樂老師就要帶著學生去外面演出。為了一個小小的文藝隊,音樂老師三天兩頭耽誤課,剝奪了眾多學生正常上課的權利,這是在實施素質教育嗎?
學校的田徑隊、文藝隊等都是學校的門面。若這些“小分隊”走出去能載譽而歸,會起到“一俊遮百丑”的效果。因此,很多學校重視打造此類“小分隊”,平時體育、音樂等課程的開設則缺少基本的管理。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課程計劃,把課程開齊開足開好。課程開齊開足開好了,就是面向全體了,就是全面發展了,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就提高了。至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學校可以組建興趣小組或是成立特長生培養團隊。開齊開足開好課程是“面”上的工作,是普及工作。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平臺是“點”的工作,是提高工作。實施素質教育,應在抓好“面”的基礎上,抓實“點”。教育不能夠面向全體,即使“面子工程”搞得再炫,都不是素質教育。
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不是搞改革、創品牌、出特色,而是保住底線——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國家設置的課程,是給學生開的營養菜單。我們照單給全體學生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就是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