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英辦輔導班始于1966年。那一年,杜靜英發現許多孩子成群結伙在街上閑逛甚或小偷小摸,于是便和丈夫商量,在自家義務辦個校外輔導站,教這些孩子走正道。“那時就是組織他們學文化,學雷鋒做好事。”
辦輔導站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次,杜靜英被一個喜歡小偷小摸、家長實在管不了才送到輔導站的男孩子打傷了,在醫院昏迷了4天。很多人都以為,這下子杜靜英的輔導站肯定不能繼續開了。但杜靜英醒來后,又找到那個男孩。男孩以為杜靜英是來算賬的,直往后躲。“孩子,別怕,我是來接你回輔導站的。”聽了這話,孩子直接給杜靜英跪下了。后來,這個孩子入伍參軍,走上了正道。
1983年以后,隨著杜奶奶名氣漸長,她逐漸和區里的學校合作,成為學校的義務輔導員。再后來,省軍區為她提供了一個活動室,可以容納200多個孩子。
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奉獻社會、關愛他人,杜靜英會組織孩子們學習雷鋒做好事,帶孩子們開展慰問孤老戶和扶貧助殘送溫暖活動。她還與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聯系成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通過在押少年犯的現身說法和孩子們的親身感受,使孩子們從小就樹立法紀觀念,自覺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杜靜英自編四字歌、三句半、快板等小節目,到街頭、學校去進行法紀宣傳,讓更多的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她還經常給孩子們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給他們講過去的戰爭年代故事,對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讓他們更愛國更愛黨更愛我們的社會。”
現在,杜奶奶和老伴住在二室一廳的出租房,房間收拾得很干凈,但家具都是又老又舊。“平時,我都騎著車,在早市快收攤時買一元一堆的菜,便宜嘛。”但給學生花錢,她可不心疼,“少吃點,少穿點,給孩子們多花點兒,早起點,少休息點,為孩子們多干點”是她的座右銘。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她已陸續無償資助困難孩子十七八萬元。
這些年,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杜奶奶孜孜不倦,成了全能奶奶,知識達人——書法、畫畫、京劇、組裝半導體收音機、工藝美術、木偶制作、攝影、唱歌、跳舞……樣樣學起來,而且學得像模像樣。
為什么這么拼?杜靜英堅信:“孩子們從小學做好人,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