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較于招生而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個事實是,中職學校招教師更困難。舉例來說,甘肅省某職業中專從2008年至今,只進了1名專業教師,這期間,包括退休、調走、辭職的教師卻有12名。歷年來,該校都積極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打報告申請調入專業教師,但往往沒有回音。學校教師隊伍嚴重緊張,尤其是專業教師嚴重匱乏。
中職學校為什么招不進老師,尤其是急需的、對口的專業教師?其癥結在于,中職學校根本無權招教師。現行人事聘用管理體制下,中職學校只有用人的權利,尚無招人的權利。不僅是學校無權招錄教師,縣、市級都無權招錄教師,基層學校招錄教師的權力全部上移到省級,而省級招錄教師是按大口徑招考,與學校實際需要的專業很難吻合、統一。比如,某職業學校急需1名汽車維修專業教師,但招錄后分下來的教師,其所學的并不一定是汽車維修專業,有可能是學中文的、學物理的、學英語的,等等。
中職學校招教師難,另外一個困境在于,中職學校的人員編制有限。多年來,中職學校的編制基本是靜態的,甚至只減不增。殊不知,中職有其辦學特點。
一是學校內設部門較多,承擔的職能相對復雜。大多數縣域內的中職學校除了搞好中職教學外,還有電大工作站、勞務培訓處、技能鑒定所等等業務部門,而這些部門卻沒有列入編制范圍內。
二是中職學校的教師既要承擔專業課的教學,又要承擔實訓課教學。特別是各專業實訓課教學,既要有一名實訓指導教師,同時又要有相關安全管理的教師。由于人員緊張,實訓教學人員大多是學校自行向社會聘用的。
招生困難,理論上需要公眾觀念的轉變;而招不進老師,自然也需要中職學校在辦學理念上有所調整。同時,破解這一難題更需要有關部門遵循中職教育辦學規律創新管理機制,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政策精神,敢于打破傳統思維,善于為中職教育多謀劃多出力。只有觀念轉變了,政策上支持中職學校,才能從根本上補齊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短板,滿足其辦學需求,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
專業教師可謂中職學校的心臟,試想,一旦這顆心臟的造血功能不足,循環減緩,這所學校的生存則岌岌可危,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更成了無源之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