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摞厚厚的優秀鄉村教師事跡材料里,我們的目光停留在一張有著明朗笑臉的照片前。她,是湖南省漢壽縣太子廟鎮中學教師覃宇華,一個選擇了獨特人生道路的80后女孩。 覃宇華醫科大學畢業,曾在省城醫院工作,但是,23歲那年,她拋舍了省城待遇優渥的工作和舒適的家庭,來到鄉村學校,甘守寂寞與清貧,享受著鄉村教育別樣的安寧與幸福。 一本書:讓她從省城回到了鄉村 覃宇華的母親也是一名教師,35年來一直堅守在鄉村基層學校,直到退休。覃宇華從小就夢想著像媽媽一樣做一名教師。可遺憾的是,考大學的時候,覃宇華上了一所醫科大學,畢業后在省城長沙一家醫院工作。雖然衣食無憂的生活令人稱羨,但覃宇華心底始終念念不忘自己的教師夢。工作一年多后,23歲的她最終選擇了從省城回到鄉村,在母校漢壽縣太子廟鎮中學當代課教師。 “為什么要回到農村教書?”“好不容易在省城找了工作,安了家,為什么還回到鄉里來?”“自己吃苦也就算了,別人都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到省城上學,你卻把孩子從省城帶到這里。”覃宇華的“回歸”讓許多人不理解,大家都覺得她很“傻”。 面對種種質疑,覃宇華幽默地說:“我自打在娘胎就開始站講臺,從事教育工作或許與當年的胎教有關吧。掙錢是為了生活,但生活不一定是為了掙錢,當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 剛從省城回到鄉村的時候,在長沙待了7年的覃宇華非常不適應:“天一黑,小鎮上就沒人在外走動了。省城有精彩豐富的夜生活,可是在鄉村,想上網都沒有網絡,想看電視也沒幾個臺,連平時常看的湖南衛視都收不到。” 巨大的生活反差并沒有動搖覃宇華扎根鄉村教育的決心。“20年前我看過路遙的一部小說《人生》,書中的主人公過著‘一只腳在農村另一只腳在城市’的生活。從那時起,小說所體現的價值觀就像一顆種子在我心里生了根。”覃宇華笑著說,“雖然我的愛人至今仍留在省城工作,每個周末我都要開車兩三個小時才能趕回家,但我仍然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一個節目:讓她走上課改之路 Close your eyes(閉上你的眼睛)、Touch your ears(摸摸你的耳朵)、Open your mouth(張開你的嘴巴)……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高舉雙手,一邊模仿覃宇華的動作,一邊跟著她大聲地朗讀。上課才幾分鐘,覃宇華執教的英語課堂就已經熱鬧開來,猜單詞、做游戲……很難想象,一所鄉村中學的英語課也能這般有趣。 而這樣的課堂效果可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初上講臺時,并非師范科班出身的覃宇華,只能帶著新奇和忐忑,喋喋不休地講著預備好的講義。課講了不到5分鐘,本來對新教師還有些好奇和忌憚的學生就戳穿了她的“老底”,開始調皮搗蛋。睡覺的、講話的、開小差的……學生們用各種行為表達著對覃宇華的抵觸和不滿。 這是怎么回事?上課前,覃宇華還信心滿滿,以為自己能對課堂掌控自如,以為學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樣的結果讓她很受傷。那段日子,每次上講臺,她的內心都要掙扎一番,甚至有些恐懼。覃宇華的內心曾不斷閃回這樣的念頭:“走吧,回省城!” 正當覃宇華迷茫苦惱的時候,一天晚上,她無意間看到了中央電視臺10套節目里的新課改宣傳片——“做新課改的先行者,從固有的模式中跳出來!”一語驚醒覃宇華,她忽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當課改的先行者,也許這就是我來這里的使命。”覃宇華暗暗地對自己說。 心動不如行動。覃宇華擬定計劃,研究教材,提取重點。她從以前從事的藥檢工作中得到啟示,上課也得像藥檢一樣優化程序,才能達到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為了讓課改理論更多地應用于實踐,她主動要求當班主任,讓自己更接近學生,更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維特點。漸漸地,覃宇華發現學生們變了,“他們開始融入課堂,對我的課感興趣了!”從那時開始,覃宇華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探索,每天都沉浸在探索和發現之中,身體中仿佛注入了新的血液,活力四射。 如今,覃宇華已成為一名有編制的教師。因為工作表現出色,她多次榮獲縣級榮譽,2010年、2014年先后兩次榮立市三等功和二等功。 一身醫技和愛心:讓她成為學生的朋友 隨著教書日久,覃宇華漸漸領悟到,教師不應該只是教育者,更應該成為孩子們的朋友。 2009年夏天,學生小順光著腳在校園的雜草中玩耍時,不小心被蝮蛇咬傷,腳趾一下子就紅腫起來。覃宇華憑著自己當過醫生的經驗,當即扯下身上一片衣袖綁住小順的腳,為他吸完毒液后,背起小順就朝醫院跑,瘦弱的身軀在那一刻好像有了無窮的力量。小順脫險了,他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齊刷刷來到覃宇華家表示感謝,小順的媽媽緊緊握著覃宇華的手,噎咽著說:“覃老師,是你救了小順,如果你不嫌棄的話,以后他就是你的干兒子。”6年過去了,至今逢年過節,兩家人還像親戚一樣走動。 去年下學期臨近期末的一天,小雨加雪一直下個不停。第一節課預備鈴聲響了,覃宇華像往常一樣站在教室門口,發現教室里的氣氛有些奇怪。學生們都盯著小偉,而且是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今兒個是怎么啦?”覃宇華心里嘀咕著。 “報告覃老師,”班長站起來,“小偉下課時將班上的竹掃帚燒了烤火。”原來如此!覃宇華并沒有像學生們期望的那樣教訓小偉,她把書放到講臺上后,轉過身走近小偉,看見他衣衫單薄,渾身哆嗦,穿著一雙破舊的鞋子,褲子濕到了膝蓋,一身狼狽。覃宇華當即對學生們作了學習安排,把小偉叫到自己家里,端來熱水讓他洗腳,并拿出干凈暖和的褲子和鞋給他換上,同時親切地告訴他:“以后有了困難,可以來找老師,但不能用損壞公物的方式解決問題。”“覃老師,我再也不損壞公物了。”小偉說著流下了淚水。 一路走來,覃宇華付出了許多,收獲也多。孩子們的家里大多不富裕,但艱苦的生活卻讓他們學會了感恩。小順為她提來了家里好不容易打下的山茶油,鳳嬌給她帶來了家里攢了很久的土雞蛋……有的孩子說:“覃老師,您身體不好,我給您捶捶背吧。”覃宇華說:“禮物雖小,卻見真情,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覺得回來當老師是我最幸福的選擇。” 在不斷的歷練和蛻變中,覃宇華也在不斷成長,也慢慢領悟到教育的本質和人生的真諦。“每一個人年少的時候都曾有過迷茫,但當你真心地找到當初想要的東西,并且一直堅持著這份純真,踏實地走腳下的路的時候,內心會越來越平和,也越來越強大。” 學生送走一批又一批,教師調走一茬又一茬,覃宇華卻一直沒動過地方,一直堅守在太子廟鎮中學,因為這里有她兒時的鄉村教師的夢想和追求……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