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教育實際發展水平仍然無法很好地滿足國家、社會和百姓的需要,主要表現為:應試傾向依然突出,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亟待提高;很多教師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但無法轉變為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和實踐;教育創新成果不少,但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推廣和大面積應用。之所以存在上述情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大批指向具體教育問題、價值導向正確、操作性強、可復制、可推廣的教育創新成果,亟待建立教育創新成果發現、培育、遴選與推廣的平臺。為此,首當其沖需要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創新成果”。
正確的價值理念
好的教育創新成果應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與核心理念,即正確的價值理念(Values,簡稱V)。教育價值觀一方面表現為教育的價值取向和追求,以及凝聚教育價值的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教育價值的尺度和準則,是人們評判教育價值有無和大小的標準。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體現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弘揚民族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創新全過程,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最終引導廣大青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有助于引導教育工作者將素質教育理念與指導思想融入優秀創新成果,傳遞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與家長,以及每一名學生手中。面向學生的成果,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教師和教研員的成果,要能夠有效支持教師日常教學,把教育教學規律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面向校長和教育管理者的成果,要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教育治理能力和課程領導力,促進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面向家長的成果,要能夠幫助家長理解并尊重教育規律,提升育人能力,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明確的標準規則
好的教育創新成果應有明確的標準規則(Rules,簡稱R)。標準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而制定的共同規則,一項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必定有其內在的標準。有沒有形成行業標準,有沒有提煉出一項成果中可能隱含、廣泛適用于一類特定對象或解決某種現實問題的專業標準,是衡量一項教育創新成果是否優秀的基本指標,是引領教育創新成果走向成熟的基本準則,是發掘、培育、推廣教育創新成果的重要依據。教育創新成果必須具備“遵循教育基本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屬性”,“提供可以有效解決中國教育現實問題的創新屬性”以及“可操作、可應用、可復制、可推廣的產品屬性”。無論是哪一種教育創新成果,它都應該有明確的表現形式、針對性和適用范圍。
明確的標準能夠為教育創新成果質量、專業化程度、競爭力的保障提供切實依據,是教育研究人員、企業和實踐者三者之間關系的紐帶。一項教育創新成果一旦提煉出相應標準,能夠有助于促進教育研究者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能夠有助于加大監督力度,引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有助于教育實踐者建立信任感,從而放心、安心地使用教育創新成果。
系統的解決方案
好的教育創新成果應有系統的解決方案(Solutions,簡稱S)。系統的解決方案是針對某些已經體現出的,或者可以預期的問題、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解決整體問題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單一的產品不是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應當有明確的適用人群、適用對象、適合解決的問題,有成體系的問題解決路徑、有效的應用指導以及提升成果應用效果的綜合性服務。有些解決方案還需要包括扎實的硬件產品、簡便的操作系統或應用軟件。
系統的解決方案能夠為一類或幾類教育問題提供針對性強、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的一條龍服務。教育是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不同教育問題需要的解決方案不同,某些成果專業性、針對性不強,似乎“包治百病”,反而導致運用的領域不夠清晰。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必須形成一系列高品質的解決方案,使某類或幾類教育問題得到針對性、系統性的解決。
成功的實踐案例
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必須有成功的實踐案例(Examples,簡稱E)。成功的案例一定是在特定條件或特定群體中有代表性,具備很強的榜樣價值和導向意義,對教育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起著示范、詮釋和指導作用。成功的案例既是驗證教育創新產品是否優秀的關鍵證據,也是創新成果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支撐。
優秀的案例在宣傳、推廣教育創新成果過程中起到展示與示范作用,便于教育實踐工作者(使用者)理解內涵、相互傳播以及學習借鑒。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基礎,它通常是全面的但亦是相對抽象的;而優秀的案例正是解決方案推廣應用的“敲門磚”和“突破口”。
建中國教育創新成果模型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四項標準,才能夠稱為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將這四個標準的英文單詞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形成如下公式:“解決方案(SOLUTION)+實踐案例(EXAMPLE)+標準規則(RULES)+價值理念(VALUE)+服務于教育(EDUCATION)=優秀教育創新成果(SERVE)”,稱為中國教育創新成果的SERVE模型,用于回答什么是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如何遴選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以期引領國內、國際教育創新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在基礎教育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建立中國模型,形成中國流派。
教育創新成果的發現、培育、遴選與推廣,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工程。教育公平既是教育條件的公平,更是教育內涵的公平,這些都要以優秀教育創新成果的應用來承載、支撐和實現。好的教育創新成果不僅可以為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資源,而且為辦好每一所學校,幫助每一位教師,發展每一位學生,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縮小城鄉與地區的教育差距,全面提升我國教育質量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教育創新成果評價體系(SERVE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教育創新成果發掘、培育與遴選過程的專業化、規范化,形成教育創新領域內共同遵循的、制度化的框架,可以全面而有效地提升教育創新成果的專業品質,實現教育界、科技界、企業界、公益界跨界合作,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投資家、企業家深度介入教育領域,引導全社會為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學校、家長提供大量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教育創新成果,為提升我國教育質量整體水平、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