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學自主、開放式課堂所倡導的理念與“互聯網+”精神不謀而合。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發展人,使人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校長崔其升常說:“我們的教育是以知識為載體,以文本為案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把課堂定位為演講會、擂臺賽、比武場,通過課堂培養學生的質疑、創新和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主動、生動、靈動,從而實現學生個體的自我學習、自我發展。
就像杜郎口中學強調的師生文本背誦一樣,背誦文本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背誦文本凈化師生浮躁的內心,同時讓師生增強記憶力,拓展知識面,在背誦中尋找一些方法和規律,從而進行創作創新……
互聯網精神提醒我們,當下教育最缺的是對學生的關注。“互聯網+教育”有可能會解決教育均衡和個體化學習等問題。但教育改革最終都要回到課堂上驗證。杜郎口的課堂,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當學生有了自主的空間,求知欲就會增強,這會使課本中的學習資源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于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利用網絡補充資源,孩子們也會自發上網學習。在教師管理中,學校各年級、各學科也有自己的微信群,許多事情都能及時有效地在網絡平臺中得到解決。
互聯網使資源共享最大化。杜郎口中學將每個教師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經典例題制作成微課,供學生使用,彌補校內同一學科教師教學水平不均衡的缺憾。學生中若有好的解題思路、方法總結等,也可以通過校內網分享給全體師生。
互聯網拓寬了學生課外學習渠道。杜郎口的課堂,學生的合作學習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課堂上學生相互幫扶、相互補充,但周末在家學習就鞭長莫及了。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突破,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文字把提前預設的難點共享到網絡,或者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構建學生網上合作學習的平臺。
學校動員教師將自己認為滿意的知識專題做成“微課”式網絡課程。這種方式可以讓資源在校內實現共享,讓學生在預習階段就可以借助教師所提供的網絡資源達到“深度自學”的目的。同時,這種做法也有利于教師加強專題性研究,促進個人專業成長,提升課程整合的學科素養。隨著“翻轉課堂”背后的課程資源不斷完善和優化,學校也逐步向其他學校開放交流,使杜郎口中學的“互聯網+學科課程”讓更多的師生受益。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好的教育永遠離不開一個字——愛。無論科技怎樣進步,師生面對面總是在線教育無法替代的。未來的教育,教師職業可以重新定義,教育場所也可以重新定位,但教師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條件是不會改變的事實。杜郎口中學已積累了大量開放式教學的備課資源,在“互聯網+”時代,這些資源能夠很快地轉化為更多課改學校的共享資源。接下來,學校將利用官網、官方微信等渠道,建立名師優秀備課網絡資源庫,同時希望更多的教師分享自己的備課成果,最大限度地共享、共進。
課堂自主學習模式及德育自主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學生的分組合作。“互聯網+”時代,杜郎口中學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不能僅僅限于目前的4-6人小組,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選擇學習資源。學校也正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網絡設備,讓數字資源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相信這種對學生分類指導、分層教學和分組學習的“三分教育”,借助“互聯網+”會打開學生的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
就像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孟繁華所說,“互聯網+教育”將改變教育,但不會顛覆教育,更不會顛覆學校的現行教育體制。所以,與其說“互聯網+教育”,不如說“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是工具,我們不排斥任何能給教育帶來改變的工具,但也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堅持我們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個案例。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甘肅軌道 技工學校 職業技校 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鐵道 甘肅高鐵 甘肅鐵道高鐵交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