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海曙區教育局出臺政策將家訪工作制度化,并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全區近1900名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做到學生全覆蓋,倡導教師以有溫度的走訪了解并溫暖學生。
按海曙區教育局出臺的政策,學校每學期家訪學生數不可低于學生數的六分之一,小學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及初中三年必須完成對全體學生的一次普訪。要嚴格做到不得接受家長饋贈的錢物等“六個不得”,同時特別提到注意保護學生及家庭隱私。
教育局要將家訪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對學校的學年教育目標考核,學校要將家訪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和教師績效考核的考評范圍。教師要建立家訪工作檔案,使家訪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服務。
在王慶虎老師看來,只有了解孩子的家庭,才可以觸碰到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他至今仍保留著一份特殊的“家訪記錄”,即與一位聾啞父親的20頁“筆談”。小可(化名)有逃學的壞習慣,3次家訪后,王老師終于找到其厭學的原因——奶奶極度溺愛孩子,而爸爸與奶奶關系緊張,家庭角色混亂。找到原因后,王慶虎集中精力幫助小可一家找到定位,并聯系了街道和社區一起進行家訪,幫助這一家人回歸正常角色。
十五中學303班學生胡沂的媽媽說:“隔空交流雖然快捷,但也僅限于適時傳遞信息和解決表面、簡單的問題,實地走訪能了解更多,教育效果更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