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2月,在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國際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學家當著眾人的面評價自己“很一般,很平常,不聰明”。在談到什么是科研工作時,他說,“就是解決困難。路都擺在那了,你順著走,還叫什么科研工作?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創新,就是沒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條路來走。”科學大家的這番話,凝結了他一輩子在科學探索之路上的心得和體會。
就像音樂家使用音符組成美妙的音樂,詩人憑借字句的安排詠出千古絕唱,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研究者,是利用電磁場和粒子運動的規律,向人類探索物質本源的終極夢想不斷邁進。謝家麟先生領導設計和制造的粒子加速器,就像一枚枚科學探針,探究著微觀物理世界的基本規律,同時也驅動著他向自己的科學與人生夢想加速前進。
對創新的執著是謝家麟先生科學生涯的“加速器”。抗戰期間他和妻子登報旅行結婚,行李中還帶著半箱臨行時跑到城里中藥鋪買來的滑石,希望有機會能繼續研究無線電。在蜜月中,他居然還找到一個鐵匠鋪繼續燒煉。對此情景,喜歡作詩的他曾賦詩以證:“一心燒煉人笑癡,滿箱密件是頑石。春風蜜月誰為伍,火炭風箱度亂時。”
“對生我育我的祖國做出些貢獻”,是驅動謝家麟院士畢生抱負的另外一臺“加速器”。
新中國成立初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醫用加速器之時,在做他國永久居民和限期離境之間,他毫不遲疑地做出抉擇。上世紀80年代,為了追趕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幾十年的差距,他大膽超前、小心驗證,帶領隊伍成功建造“兩彈一星”之后最重大的科學工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盡管時代在變,科研條件越來越好,但選擇什么樣的舞臺,心懷何等的抱負,依然對科學家的成就和發展產生著巨大的“加速”效應。
謝家麟先生為人恬淡沖融、樂觀豁達,但他曾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偉大人物,可以原諒,那是機遇和能力的問題。但不能成為一磚一瓦,那是不可原諒的。”無論是科學大師還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如果能為夢想找到一臺“加速器”,那么這樣的人生旅程,將不會有終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