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一帆風順”葉子黃了,去和養花人取經,他說營養不足,讓我上兩袋花肥,囑咐我不要老是澆水,并且說花大都是澆死的,很少有旱死的。原因嘛,很簡單:水多了,根都爛掉了;旱時根卻猛長,以便能盡可能的找到水生長。
種樹也有類似經驗:不能定期澆水,三五天一次,三個月一次……要讓樹根自己去找水,這樣樹木才能根系發達、茁壯。反之,如果定期澆水,就會抑制根系自主發展,導致植株矮小,好多年也不怎么長。
卡波尼婭就是個處于成長敏感期的女孩,她不喜歡母親把她培養成所謂的淑女,就在爺爺的幫助與支持下通過觀察周圍環境變化,開始了少年眼中神奇的科學探究之旅,雖然很多疑問并沒有解開,但最終成就了自己的進化史。
在德利亞·雷的筆下,曾經孤獨的男孩林肯通過一次認領墓地、為墓主寫小傳的作業而明白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從而變成了一個堅強的男子漢。孩子們一旦成功度過了自我選擇的最關鍵時期,那就肯定會走出與眾不同的個性人生。
反觀我們,是不是管得太多了?是不是放得太少了?創造有時是從內部打破的,發明有時得益于出錯。當我們把孩子當成機器人而規定一天天該干什么的時候,進化將戛然而止;我們的下一代將永遠匍匐于前人的腳下,逐漸萎縮……
人活得越簡單,越是成功。復雜永遠與成功無緣,人如此,事亦如此!
著名學者呂叔湘先生認為:教育的性質類似農業,而絕對不像工業。工業是把原材料按照規定的工序,制造成為符合設計的產品。農業可不是這樣。農業是把種子種到地里,給它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如水、陽光、空氣、肥料等,讓它自己發芽生長,自己開花結果。
1943年,陶行知發表《創造宣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1946年,陶先生又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一文中提出“六大解放”:即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空間和解放學生的時間。
還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錢學森的思維科學對教改的重要啟示——全面學習、全人格教育和全學科學習才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探討成功人士或是評價一個人的為人處事能力時,常常會提到“智商”、“情商”。其實,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告訴學生人生的成功架構應該具備“十商”,“智商”、“情商”只是其中之二,還有德商、逆商、膽商、財商、心商、志商、靈商、健商等八商。
這樣看來,從養花種草到教書育人是一個道理:只有讓學生發現潛能,發揮優勢,樹立自信,才是一個好老師。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潛能 學生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