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黑龍江、福建、浙江、廣西等地也出臺過類似規定,理由各異。食堂就餐時間有限、品種單一、口味不佳,外賣方便快捷、種類多樣,支持源于學生的用戶體驗;外賣車輛多、速度快,會引來校園交通擁堵,也有潛在安全隱患,食品和宿舍衛生也難保證,反對基于安全和健康的考量。或“頂”或“踩”,各有其理,但不聽意見、不作溝通而一禁了之,則顯然有失妥當。
“互聯網+餐飲”本就是創新,在某種程度上破除了學校圍墻對餐飲需求的限制。如果僅憑一紙命令,讓便利變成麻煩,讓多樣回歸單一,這樣的管理恐怕少了些人性化、多了些強制性,實際上也成了“互聯網+”的阻礙力量。對于學校來說,對“互聯網+”等新事物多些寬容,同時反思自身的餐飲管理,盡量滿足學生的用餐需求,才是積極的應對之舉。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