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國教育部長瓦洛-貝爾卡塞姆與新任高等教育與研究國務秘書梯葉里·曼東共同向總統奧朗德遞交了由國家高等教育戰略委員會起草的《國家高等教育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最終版本,該份文件描述了未來十年法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明確了圍繞這一目標設置的五大戰略方向及三大政策杠桿。
構建開放、包容、平等的高等教育體系
法國未來高等教育發展將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平等的高等教育體系。《戰略》中的五大發展方向保證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五大戰略包括建設支持經濟發展的學習型社會;提升高等教育歐洲化及國際化水平;推動高等教育民主化,增強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發展21世紀的教育;積極回應青年一代的愿望訴求。
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應積極回應全球性挑戰,以保持經濟發展、完善就業市場、確保就業崗位及職業發展安全為目標,促進各類高等教育學生順利成長為合格的公民、員工及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戰略》提出到2025年,將同齡段具有高等教育文憑的比例從目前的42%提高到60%,保持每年授予博士學位的規模為2萬人左右。同時要將終身教育貫穿于高等教育體系,以確保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在未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獲得必要的生存發展能力。要填平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之間的溝壑,滿足更多青年以及各類職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需求,逐步實現高等教育在校人數與接受繼續教育的人數比例達到1:5。
為繼續保持當前法國高教體系在歐洲及國際范圍的優勢、聲望與地位,《戰略》強調必須在確保學生質量及不斷改善教育設施條件的前提下,將現有外國留學生規模擴大約1倍,將外國留學生占全法高校學生人數的比例從當前的12.5%提高到2025年的20%;同時,必須不斷增強法國文化吸引力,使其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廣受歡迎的文化”。另外,還必須積極實施高校學生“走出去”的戰略,將在本、碩、博階段的海外訪學及交流的學生人數占同階段學生總數的比例增加1倍。
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法國工人階層子女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的人數占同階層家庭子女的比例僅為28%,而這在精英階層家庭子女中卻高達65%。不同階層之間子女受教育的層次存在鴻溝。為此,《戰略》建議從中等教育階段開始,堅持不懈地推進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力求到2025年前將上述差距降低50%,積極調整高等教育體系,擴大高等教育學校(包括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入學率。同時,《戰略》倡導根據各類學生的生源特征和多元化需求,開設新的課程和專業。
《戰略》指出,必須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助力高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教育教學應更加適應學習型社會,適應信息化時代知識生產、傳播和學習的特點。在21世紀,各類信息技術及科技成果的應用越發廣泛而深入,教育教學的模式必然發生轉變,不同團隊各類成員的作用及互動合作模式也發生著轉變,必須積極促成高等教育走向“自主學習或主動教學”,建設“法國信息化大學”,發展開放教育,積極推動系統性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
在《戰略》中,“大學生”的概念被重新定義。各類高等學校預科班、非全日制注冊人員、輟學后復讀人員、在職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都被納入“大學生”的范疇。同時,政府應以更大的力度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財力支持,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校園生活。在財力支持方面,《戰略》建議高等學校獎學金覆蓋面由當前的36%提高到50%。
理念、政策與資金三維支持戰略實施
為實現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政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戰略》指出了3個可行性的政策杠桿。
當前的法國高等教育行政體系過于龐雜和分散,缺乏合作的邏輯。《戰略》指出,負責高等教育的部委應該更好地發揮協調員的角色,更好地發揮國家與高校簽訂的五年合同,實現對高校戰略發展的引領。未來高等教育應該是更為均衡、更為開放、多元合作的,國家高等教育戰略的實施,需要在一個跨部委、跨機構、跨主體的體系中實現對話和互動。《戰略》建議,組建一個跨機構委員會,專門負責戰略實施各階段的決策融合與操作,將地方行政層面目前實施的五年期“投資未來計劃”發展成為促進地方行政機構與高校之間的主要戰略對話工具。同時,《戰略》提出,國家與各類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之間也要信息互通,優化監管方式,完善私立教育文憑認定評估體系,構建一種新型合作關系,從而更好地推動各類私立教育機構能夠更積極地致力于《戰略》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
支持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人員也將作為保障性政策的杠桿之一。《戰略》指出,應著力于改善高等教育體系之間各類人員的職業發展前景,兼顧高等教育教學投入和科研投入,更加重視對從事高校教學人員經費的投入及新型教學模式的投入,強化高校教師的培訓力度,識別并開發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各類新型職業,構建跨職業的教學團隊,促進教學科研人員與圖書館、工程技術、醫療衛生等各類高校專業技術人員的相互融合。推進博士生及其后續階段的創新教育,開展高校系統新入職員工的在職培訓,減少高教系統在就業機會、職業發展方面的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擴大高校系統、科研領域的職業崗位開發力度等。
當然,在任何戰略的實施中,投資和經費保障也是非常必要的。《戰略》明確,歐盟國家應該更好地認識到投資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根據國家稅收模式和社會發展狀況制定學費政策;督促企業增加資格培訓費用,鼓勵高校開發現有資源和現有經費來源(如暑期學校、“歐洲伊拉斯默+”項目及“2020地平線項目”);啟動新一輪“投資未來”計劃,推動高校開展教育教學創新,發展21世紀的高等教育;通過及時對社會公眾公布高等教育相關費用等做法增強高校財務的透明度。
創新人才促發展才是終極目標
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紛紛出臺政策,加大教育投入以搶占產業升級的制高點。許多國家為了搶占創新經濟和高端人才的制高點,大力改革與發展高等教育。法國總統奧朗德自2012年執政以來,多次提出了改革高等教育與研究,2013年啟動了“工業新法國”行動,同年7月同構了最新的《高等教育與研究法》,希望改變法國高等教育領域長期以來學院失敗率高、學生就業及職業融入困難、治理結構不合理、科研資源相對分散的局面。法律體現了高等教育與研究的融合,主要涉及三方面的改革,包括提高青年人的素質,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提升科研價值,促進技術轉化;增強各機構間合作,督促高校以追求效率和卓越為己任。根據該法,法國教育部召集了來自政府、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及企業界的專家組成了“國家高等教育戰略委員會”,追蹤法律事實狀況,制定國家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國家未來十年高教發展的具體目標和途徑。2014年7月該委員會曾就法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改革建議提交過一份階段性報告,本次發布的《戰略》是該委員會提交的最終版本。
《戰略》以教育與就業、國際化、民主化為關鍵詞,強調一方面繼續擴大高校入口,擴大高等職業學校學生及國際學生入學人數,特別提出做大繼續教育,將終身教育貫穿整個高等教育過程;另一方面提高教育質量,以創新促研究發展,以人才促經濟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