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贊同陳玉琨教授的觀點。從繼承的角度說,學校教育要讓孩子了解人類已經發現和創造的知識;從發展的角度說,則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和有所創造地生活。只有把繼承和發展結合起來,教育教學才有未來。
基礎教育包括高中階段的教育在繼承上確實做得很扎實,學校非常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堂教學,連標準答案都給孩子們準備好了。比如,學校的寒暑假作業、課堂作業都是統一的練習冊,由習題和標準答案構成。再如,為了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初中和高中最后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幾乎成了習題大戰。我們設計標準答案的目的,不是用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而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理想的考試分數。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我們教的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已經被證明的科學常識、定義、定理、公式和實驗結果,是成人群體所認為的正確的觀點和做法。其二,我們提出的問題,很多是前人早就提出并得到了解決的問題。其三,目前的教育及其統測統考制度,需要用標準化試題和答案來檢測和衡量考生考試能力的高低,并用他們所得的考試成績決定其是否可以升學。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有無數套已經設計好了的標準化試題和答案在題庫中等待被抽取和使用。
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與考試需要來說,在教學和考試中提供標準答案的做法具有合理性。但是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標準答案實際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教師教給學生的是現成的答案,學生還用得著思考嗎?不主動思考,以后遇到問題只會手足無措。不少教師都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是用標準答案負責還是用考試成績負責?
我們必須反思標準答案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危害以及對學生創造力的束縛。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只有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國家才有希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