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能讓孩子安心讀書的地方實在少得可憐。也許有人會說,孩子不是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里讀書嗎?我看未必,許多家長對讀書缺乏正確認識,總覺得學好課本是正道,讀課外書純屬不務(wù)正業(yè)。我常常在書店里聽到一些家長對著孩子抱怨:“買這么多無聊的書,也不知對學習有沒有幫助!”
還有不少大人寧可刷微博、玩微信,也不愿意陪孩子讀書。家長認識不到讀書對于成長的意義,自然不會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也就十之八九不會給他們配置書房。
很多人說,學校不就是孩子讀書的地方嗎?我看未必。盡管有些學校在墻壁上掛了許多勸人讀書的名言警句,但缺少倡導(dǎo)和組織學生讀書的行動。許多學校的圖書室長年不開放,走進去,霉味都有了。有些學校為了迎接驗收,硬是拿一些陳舊的書拿來充數(shù),書籍更新得又特別慢,學生就算走進圖書室,也很難挑到自己喜歡的讀物。再看看班級的課程表,安排學生讀書的時間那也是少得可憐。如果語文老師不重視,說不定連一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都成了擺設(shè)。
還有人指望地方圖書館可以成為孩子安心讀書的地方,但從目前來看,這尚屬奢望。一方面,地方上圖書館特別少,容量有限;另一方面,許多孩子會因為路途遙遠的緣故,不愿意到圖書館去。
想要建設(shè)書香社會,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都要把讀書當回事兒,為孩子營造安心讀書的環(huán)境。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每個社區(qū)建設(shè)自己的書屋,讓放學放假的孩子有一個可去之所,是鼓勵孩子讀書的方法之一。
總之,只有在讀書上想好方法,下足功夫,不停留在口頭上,才能解決孩子沒有地方閱讀的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