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危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危險一無所知。大學生創業重在防患于未然,充分估計創業可能帶來的失敗和風險。吊詭的是,以往的創業宣傳中存在一個誤區:往往只講創業成功的典型故事和成功案例,過于強調創業成功者的光鮮一面,很少講失敗的案例及失敗帶來的教訓。這讓很多大學生對創業的想象過于美好、簡單,忽視了背后的艱辛和風險。由是觀之,面對創業陷阱,大學生要有防范意識,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頭腦,以防上當受騙。
對待大學生創業的探索與實踐,既不能追求短期內帶來質的改變,也不能草木皆兵,見不得挫折失敗,而需要更多的耐心,給予更多包容和鼓勵。當前,還應從實際出發,從問題入手,找準病癥、對癥下藥,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必須正視的問題是,由于創業教育起步晚,發展慢,中國的創業教育基礎薄弱,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目前的創業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且大多點到為止,效果并不明顯。反觀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大多把創業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基本建立了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大專直到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長遠看,規避創業陷阱,有效防范大學生創業風險并保障其權益,需要大力發展創業教育,為學生打造創業的實戰環境,增強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通過探索建立系統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機制,強化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銜接性,開展市場環境風險評估、風險處理等,引導學生在風險發生之前進行有效預防。
大學生經常落入創業陷阱表明,創業者的維權問題還非常突出,很多地方的監管存在盲區,正常的維權渠道不通暢。破解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違法違規機構的監管,提高其違法成本,威懾違規行為。同時,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對創業欺詐行為進行查處,對失職瀆職的公務人員“秋后算賬”,為大學生創業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