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睿德
30多年前,美國人Richard Sears因對漢字感興趣,去了臺灣學習漢語,并取中文名斯睿德。
20多年前,他自費創建漢字字源網,數字化《說文解字》,為此窮困潦倒。
3年多以前,沉寂近20年的他被中國網友發現,被稱作“漢字叔叔”。隨后,他來到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在中國過得“可敬又可憐”。
3個月后,“漢字叔叔”的3年聘期將結束,他得趕緊找到新工作。
“汗!沒想到自己經常檢索的漢字網,竟然是一個美國人創建的。”有大學生在網上留言。
“以前,要找一個字形,得翻很多書。像‘漢’字,我把各種字形、各個部件全找齊嘍,花了仨月,真累。但上了他的網,鼠標輕輕一點,一個字的甲骨文、金文、篆體字、繁體字全出來了。”喜歡研究漢字、還辦過漢字雕刻廠的惠子這么說。“反正,我是受益了,也被他感動了。”
惠子跟85后的女兒,講這個美國大叔的故事。“得了吧!肯定是很有錢,退休無聊,才玩玩漢字,絕對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偉大!”人家根本不信,后來從國外回來,還特意要親眼見見。
“見過以后,她哭了。”
這個美國人叫Richard Sears,中文名叫斯睿德。
他說自己研究漢字的目的是:弄清現在的漢字,從哪里來的?
3月底,在北京師范大學的辦公室和斯睿德的家里,我采訪了他。
斯睿德今年65歲,總穿一件紅色短袖T恤,白發稀疏蓬亂。高挺的鼻子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后頭是一對藍眼珠。他的美式漢語,講得一字一頓、慢慢悠悠。
聊起早年為何想學中文、來中國的事,他提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的小城鎮。“那里,全部是白種人,全部講英語、全部是基督徒,全部很無聊!”
為了“看世界”,他決定除了學科學,還要學一門外國語言。他選擇了漢語,覺得它奇妙,而且世界上將近20%的人在說。
他爸媽都是高中老師。“我兒時的愛好,父母都鼓勵。大了,我說要離開家,要去中國,要學漢語,就沖突了!”
那會兒,中美還沒建交,互不來往。在他爸媽眼里,中國是個封閉、神秘、可怕的地方。“你是瘋子、神經病!你去了,命還會有?”
“沖突很厲害,我要跑掉!”
第一次要離開家,他爸死活不同意,爺倆扭作一團。“我跟我爸爸打架!我把他的胳膊扭掉了(脫臼),他只好去了醫院。”他媽哭著說:如果你去,我就自殺!
如今,他媽媽還活著,今年已經96歲了。
“我不能讓別人控制我,我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運)。我的命,不在那個地方,我必須跑掉!”1972年,打工攢夠了錢,斯睿德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飛往臺灣。
得知兒子很想有臺電視機,方便學漢語,又沒錢買時,那個倔強的、已得了癌癥的老爸,瞞了病情,給兒子寄去買電視機的錢。斯睿德在臺灣看上電視不久,老爸就在美國去世了。
“我常跟學生講,90%的父母最后都會原諒孩子。我鼓勵年輕人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夢想。”他認為人的生活有三部分:工作、養家和愛好。
“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生活很無聊。”研究物理和漢字,是斯睿德這輩子最大的愛好。他說自己研究漢字的目的是:弄清現在的漢字,從哪里來的?而搞清楚一個漢字的真正來源,會讓他很滿足。
雖然22歲就去臺灣學漢語,但到了40歲,他還不會讀寫漢字。“為什么要背5000個那么復雜的符號(漢字)?”一個漢字的筆畫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要這么寫,他覺得沒有邏輯。“漢字真的很難,學得煩煩的。”
“后來我發現,如果你看一個漢字,看它最早的樣子,看它是怎樣一步步演變過來的,噢!我明白了,原來每一個漢字,都是合理的。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
他固執地認定:死記硬背5000個符號,沒有意思,沒有用。
可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這些古漢字,別說老外,就是一般的中國人瞧了,也會發懵、頭大。一個美國人,竟然可以自學?
“興趣是第一位的,然后要有自信。如果你有興趣,99%的問題,你都會解決。”他去臺灣、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訪問古漢語專家,收獲很大:“他們向我推薦了一些‘高級’的漢字書。”
《說文解字》普通書店可以買到,而那些高級的、很專業的漢字書,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普通書店也買不到。他每回來中國,最重要的事,就是去大大小小的書店,淘古漢語書。
“這些書很厚、很貴,比如《古文字詁林》、《金文詁林補》、《甲骨文字詁林》等。有的書一套十幾本,要上萬塊人民幣。”一次,在中國買書時,他花掉了幾千美元,把信用卡刷爆了。在美國的老婆,以為卡被盜,直接就把卡給凍結了。
“有了這些書,你可以自己看、自己研究,就可以變成一個專家。”
他覺得,很多中國人重視的是,你老師是誰?他有名嗎?他權威嗎?“NO,這些不重要。如果你很想知道一個事情,你要自己去找,不要只依靠一個老師。我跟人談話,訪問這個人,那個人,也要看書,我不會聽一個老師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他說的話,我都要用頭腦分析,說得對不對。”
“我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名,不是為了別人,我是為了我的興趣而學習漢字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