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權威發布,筆者作為一名老教師,自然心情格外激動。以上報告的發布說明,教師待遇普遍偏低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
待遇偏低,一方面,會導致教師職業吸引力減弱,很多優秀人才不愿意進入教師隊伍;另一方面,也造成一些在職教師積極性不高,職業倦怠感強。有些地方甚至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教師待遇不高影響了教師隊伍素質,教師隊伍素質不高影響了教育質量,教育質量不高影響了教育形象。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我們的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意味著當前的教育還須繼續向黨和人民滿意的水平邁進。
“更好的教育”需要更好的教師隊伍,更好的教師隊伍需要更好的教師待遇。習主席在2014年教師節期間強調,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關心教師,改善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可以說,習主席用一個“最”字概括了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給了教師職業一個明確的定位。
1993年公布的《教師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這一規定的提出,與當時的國情相適應。過去,公務員的工資收入相對豐厚,還有較多的福利補貼,社會地位也很高,參照公務員標準執行教師待遇,是完全能夠體現對教師的尊重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如果再套用原來的規定,已經不足以反映出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更無法保障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因此,提高教師待遇要有新的參照標準。相對其他行業,應當處于上等水平。
尊師重教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類的命運決定于教育。”貝多芬說:“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一個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職責了。”現在我們的國家日漸強盛,徹底解決教師待遇過低問題的條件和時機正在到來,相信一個吸引、鼓勵、支持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機制能夠很快建立起來。
延伸閱讀: